文|余小鱼
文末有思维导图,建议收藏。
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一定听过,可能听过的版本还不止一个。
正常的版本结果是:兔子跑赢了乌龟,成为冠军。
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版本:乌龟跑赢了兔子,成为冠军。
乍一听不可能啊,乌龟跑那么慢,怎么会赢了兔子呢?原来是兔子在比赛途中轻敌了,打心眼里看不起乌龟,认为自己赢定了。
于是,在大树下睡了一觉,并且自以为是地认为即使自己睡醒了,乌龟也不一定能追上它。没想到,一觉醒来,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
在这个版本里,塑造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小乌龟。大人们经常用这个故事教育孩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才会取得成功。
然而还有一个版本是:乌龟和兔子一起到达了终点。是怎么做到的呢?
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从而实现了“双赢”。
可见,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1+1在某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大于2,关键是要有“双赢思维”。今天小鱼就和你一起聊聊“双赢思维”这件事。
一、什么是双赢思维?
所谓双赢思维,换个说法,也叫双向思维,就是换位思考,在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换位思考,可以让自己的合作伙伴同时保证最大利益。
简单来说,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这种结果会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决定,完成计划。双赢者把生活看作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
但是大多数人都用非此即彼的方法看问题,非强即弱,不胜则败。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它以力量和地位,而非原则为准绳。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二、为什么说“双赢”才是最好的人际交往模式?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
■ 利人利己(双赢)
■ 两败俱伤(输/输)
■ 损人利己(赢/输)
■ 独善其身(赢)
■ 舍己为人(输/赢)
■ 好聚好散(无交易)
为什么说双赢是最好的交往模式呢?这里将采用排除法一一剖析六种交往模式。
01 损人利己(赢/输),意思是“我赢就是你输”,它强调的是竞争和比较,秉持这种信念的人习惯于利用地位、权势、财力、特权或个性来达到目的。
短期来看赢/输模式的人较有效率,因为他们通常在能力和智力方面高人一筹,但不一定是赢了最后的那个人。
因为现实生活需要相互依赖,而不是单枪匹马,你的很多梦想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而输/赢模式是这种合作的最大障碍。
02 舍己为人(输/赢),拥有这种模式的人通常喜欢取悦他人,喜欢满足他人的希望。常说的话是“我认输,你赢了”、“就这样吧,我听你的”、“我是个和事佬,只要能息事宁人,我做什么都行”。
别人的认同和接受能够给他们力量,他们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信念,总是屈从于别人的意志。比如在谈判时,他们常常不是放弃就是退让,如果成为领导,也对下属极端纵容。
输/赢模式意味着做老好人,然而“好人不长命”。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模式自始至终都居于劣势。
03 两败俱伤(输/输),两个损人利己的人交往,由于双方都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因为他们都不服输,都想报复,扳回局面,但其实谋杀等于自杀,报复是一把双刃剑。
极具依赖性的人也会轻倾向于两败俱伤模式,他们的人生没有方向,生活痛苦,于是认为所有人都该如此——“大家都不赢的话,做个失败者也没什么。”
04 独善其身(赢),这种模式在意的是,别人输不输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得偿所愿。当竞争和对抗意义不大的时候,独善其身的模式是多数人的处事方法,他们只在意自己的利益无损,别人的就留给他们自己去保护吧。
短期来看,独善其身或许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从长远考虑,如果你只想独善其身,对别人毫不理会,那就根本无法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关系。
说到这里,六种交往模式已经介绍了四种,可以看出:输/赢和赢/输模式不合适,因为一方赢了,对方的态度、情感和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
举例来说,我是你们公司的供应商,虽然在某次谈判中处处占上风,事事得所愿,但是此后你还会再来光顾我吗?因此从长远观点看,这两种模式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
长远来看,不是双赢,就一定是两败俱伤,从而得出结论: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当你的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对你来说,拯救孩子高于一切,自然无暇顾及他人。
因此,最好的选择必须以情况而定,关键是认清形势,不要教条地把某一种模式应用于每一种情况。实际上,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的大环境的一部分,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
也许认真的你已经发现了,为什么没有提到“好聚好散”模式?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好聚好散”模式。
05 好聚好散(无交易),意思是说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商定放弃交易。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
心中留有退路,顿觉轻松无比,更不必耍手段、施压力,迫使对方就烦。坦诚相见,更有助于发掘及解决问题。即使买卖不成,仁义尚在,或许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族式或者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生意启动之前,最好先就“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这一点达成协议,这样事业的繁荣才不会导致关系的破裂。
当然,有时候这个模式并不适用。比如我不会放弃我的孩子和爱人(如果有必要的话,妥协会更好,这是双赢的较低模式)。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用“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的模式协商的,因为这一模式意味着宝贵的自由。
经上所述,得出结论:
长远来看,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共赢,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好聚好散。
三、怎样才能拥有双赢思维,并在日常活动中实现“双赢”?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
这五个方面的相互关联如下图所示:
现在,我们来依次介绍这5个方面:
01 双赢品德。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诚信。即诚实守信,了解“赢”的真正含义,并判断其与我们的内心价值观是否一致。
②成熟。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间的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准。如果我足够成熟,我就会乐于聆听,善于沟通并勇于面对。
③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只有富足的心态,才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
02 双赢关系。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关于情感账户这个话题,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已经做过详细阐述,若想了解可点击张小敬何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相助和青睐?懂得这点,你也可以。)
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
但是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已有的投入让我们相知相近,我们可以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性格或者立场。
但是如果我们之间根本不曾有过情感账户,而我持反对态度,我就不会真正支持。也许我当年答应了你,但是私下里毫无热情,无心为这个决定做出努力。我可能会说:“本来就行不通,你让我怎么办?”
如果我是个过激的人,甚至还可能破坏你的决定,并想方设法怂恿别人也这样做。我可能会“恶意服从”——依你指示行事,但绝不多做,对结果毫不负责。
没有双赢品格和双赢关系作为后盾,书面协议就形同虚设。只有真诚的感情投资,才能有助于实现双赢。
03 双赢协议。
关系确立之后,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为”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
一份有效的双赢协议,应对以下五要素有明确的规定: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实现,方法不计。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
这五个要素赋予双赢协议重要意义,对此的理解和认可使人们在衡量自己业绩的时候有据可依。
04 双赢体系。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如果提倡双赢,却奖励赢/输模式,结果注定失败。
一般来说,你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想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应该建立配套的奖励体系,但如果这个体系与目标背道而驰,自然无法实现愿望。
打个比方,如果你作为领导者,想让全公司的员工实现合作,但是又在奖励制度上定下“业绩最佳者可以得到境外游”,这无形当中又变成了赢/输模式。
双赢必须有相应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
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结果。正所谓想赏花就要先浇水。
05 双赢过程。
史蒂芬·科维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双赢过程同双赢结果密不可分,只有经由双赢过程才能实现双赢结果,这里的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
总结: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
注:参考文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