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关注了很久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终于开始公开招聘了,岗位是平台编辑,要求如下:
(1)有新媒体从业经验,有公众号工作经验;
(2)执行力强,积极主动,时间充裕,做事仔细,悟性情商高,性格脾气好;
(3)有文字审美能力,三观正,能选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
看完这些要求,心想这下完了,自己完全是个外行,对于新媒体,我是刚刚有所了解,至于公众好号,自己根本也没有经营过。
我的审美也不行,通常情况下,别人看不上我的,我也不觉得别人选出的东西有多好看,但是,要让我选,我也选不出人家那样的东西。
直到看到大家的留言后,才发现原来有这种感受的远不止我一个人,很多人都在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然,也正应了那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没有准备,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也无能为力,因为你根本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东西来消受!
在留言区,还是看到了有准备的人的,其中有个人谈到,曾做过专刊记者,做过副刊以及法制类文章,包括从报选题到采访,写稿、校对、排版一条龙都干过。
并且从2015年就开始接触新媒体,懂操作,个人也写过影视评论和人物专访类的文章……
还有很多毛遂自荐的人,但她们也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长处,有的经营过微信公众号;有的本身就是从事媒体行业的;有的热爱文学又懂得选图。
2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Sharily老师曾给我讲过的一个到现在都令我印象深刻的人。
Bob,一名普通的二本院校的学生,他就读的专业是法学,想必学过法学的人都知道,法学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不容易学,而且就业率也不理想。
当其他同学都窝在宿舍里打着游戏,刷着电视剧,睡着懒觉的时候,Bob在坚持着每天的练习――英语口语。
Bob是从大一上半学期参加完“新梦想”英语后,就有了这个习惯,一直在坚持着,从大一到大二,再到大三……一直到快毕业了也没有放弃。
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开始着忙了,四处奔波着投简历,找工作,但结果不得而终。
Bob看中了上海的一家著名的国际合伙类的律师事务所,便从网上找来电话咨询,当电话那头传来“喂,您好,这是某某律师事务所”一个女生的说话声后,Bob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表达了他的想法。
紧接着,听到这个女生对旁边人说到:“是个老外,你来接吧。”然后,就听到一个女生操着一口极其不标准的英语问Bob,有什么可以帮到他的,其实此时Bob心里已经有数了,他提出要求要直接与她们的经理对话。
结果也正如Bob猜想的,他被破格录取了(因为这家律师事务所对学历是有要求的,而Bob的学历根本没达到他们的要求。)。等到Bob真正到了这家事务所后,才了解到,原来,后来与他通话的那个女生,是一个专修英语的刚毕业的研究生,刚来实习,后来没过多久,就被辞退了。
直到现在,Bob都还在为他上学时每天苦练英语口语为豪。他现在的老板也很器重他,一有重要的国际类的官司要打,都会带着他去。
3
昨天下午,学校在群里发来通知,大致意思是:有一个去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费用也由学校负责,很多同学都表现地很积极,当看到“英语口语必须非常流利”这条要求后,都又根泄了气的气球似的。
还有的同学在群里不满地叫嚷着:“哪有这么好的事啊?分明是在糊弄我们嘛!”。
的确,对于那些,只知道晚上通宵打游戏,白天在宿舍睡懒觉,英语课都懒得去上,就算去上了,也是心不在焉的人来说,确实没有这么好的事儿。
相反,对于那些,每天坚持早起,去操场上背英语单词,在英语课上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每项作业,又说得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的人来说,确实就有这么好的事儿。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就算真的等到那么一天要掉了,也会掉到那些提前就伸出手,准备好去接的人手里。
经常会听到一些人抱怨,没有机会,没有平台,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我看倒不一定真是没有机会,而是你自身的能力还没达到罢了。
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勤奋,多一份累积。是你的,终会到来。在机会没到来之前,请努力地充实自己、壮大自己,只有这样,当机会真的到来时,你才有能力去消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