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彩霞
1910年,面对老师“为什么要读书?”的提问,年仅12岁的周恩来从容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这掷地有声的一句话,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并成为了他们奋发向上的座右铭。如今,在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刷新的年代,人,为什么要读书?
见仁见智,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读书无用论也能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陆步轩,北大学子,因为毕业后卖起了猪肉,曾把读书无用论推向了高潮;还有一个人,也成为不读书一样成功的代名词。韩寒,高中辍学,后来却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无知的人在为这两个人曾经的一段往事津津乐道的同时,似乎忘记了他们故事的续集。陆步轩后来开设了屠夫学校,不仅出了专著,还成为身价不菲的富翁;而韩寒,在他离开校门的时候,他已经凭《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这两个人后来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自然也当不了读书无用论的代言人,恰恰正好成为“知识改变命运”最有力的佐证!
人活着,都有一个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幸福是什么?金钱、财富、地位?如果你对这个世界观察得足够仔细,你会发现,幸福一定跟两个指标密切相关——尊严和自由。
毋庸置疑,尊严,与一个人的德行和社会地位密不可分,光是德行好并没有用,你所处的阶层会深深影响到你得到的尊严,这是定律。
自由呢?人都向往自由,但是这个社会给你的自由是有限的,财富和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自由,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
当我们面对那些“二十岁就看到终点的职业”、面对“社会中的冷眼”、面对我们口中的“平凡人生”的时候,是多么的不满和无助!可你是否忘记,正是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这一生的卑微与底层。
有一句话人人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殊不知,有的人他本身就在罗马。与其哀怨自己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亦或拆二代,不如去好好读书,这不是成功的独木桥,却是普通人家孩子通往成功最安全、最捷径的一条道路。
一个月后,又一波孩子要走上高考的战场,我和许许多多高三孩子的家长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能为自己拼一把,努力地拼一把。不为光宗耀祖,只是希望将来的你,在选择工作时,不只是为了谋生;在选择婚姻时,不只是为了结婚。希望你将来的生活中除了油盐酱醋,还有诗词歌赋,还有远方。
最后,将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一段很有哲理的话,送给所有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