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晚上,因为是工作日最后一天,总给人一种比较放松的感觉。
上星期天晚上没有看完的电影,我们在网上找到片源,趁宝宝睡着后把剩下的看完。虽然画质不好,但是,我实在想看完它。谁让我们没有办法去影院看呢。
两包辣条,一盒牛奶,一包瓜子,半部电影,组成我们最惬意的休息时光。
看了十几分钟,小曈曈哭闹起来,我只好抱着他,隔着蚊帐,戴着耳机,看完了剩下的影片。
我们看的是《长安三万里》。以前学诗,一首一首地学。只有文字,诗人生平,写作背景,都是独立的,都有些抽象,最多添个插图,理解起来真没画面感,更没故事感。
如今,出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里有语文书里我们熟悉的诗人,有曾经背过的诗,关键是,有诗人之间的故事,实在令人心动。
我总是热衷于弄清一个故事里人物之间的关系。我发现,弄懂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更加有层次感,也更有看头。
说起唐诗,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李白。我以为,这部电影会从李白的视角来叙事。出人意料,是一个不太熟悉的诗人——高适在讲故事。
电影的画风我是有些不太理解,虽然大唐以胖为美,国力也很雄厚。但是,连马都比别的朝代的更肥吗?马那样肥,圆滚滚的肚子,看上去走路都困难,在战场上奔驰,感觉有些困难。人的身材是上长下短的,虽然挺真实的,但是不太美。
最令人感叹的还是人物命运。
人生啊,人生啊,谁能一帆风顺呢?
李白壮志凌云,却一生得不到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看着少年李白乐观向上,谁能想到他也会有对世间失望而皈依道门的时候呢?当他手戴镣铐,在黄鹤楼绝望又迷茫地看着满城硝烟,回想起自己曾在这里痛饮美酒,笃定自己能一展才华,不负人生的岁月,回想起自己在这里痛苦地做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时的样子,该是多么的感慨。
从前读诗,对高适了解甚少。不想,他是有阅读障碍的。这样一个笨笨的人,在遍地是诗人的朝代,实在不起眼。高适奋斗一生,追逐一生,直到晚年,才得以实现人生理想。当他向杜甫细数家中先人的功绩,再反观自己,年纪比先人去世时还大一岁,却碌碌无为,那种无力的感觉,无望的感觉,真是如一粒石子,被投进我的心里,泛起层层涟漪,使我不能平静。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李白做官不成,还两次做赘婿以图改变命运,一生不切实际,只会写诗。这样的人生,似乎很是失败。可是,他的诗篇,流传千古,
高适读书起点很低,放在现在,妥妥的学困生。想要重振家族荣耀,却没有门道。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啊?可是,学困生高适却凭着自己的努力,跻身大唐诗人行列。战场杀敌,愣是在头发花白的年纪从从八品拼到正三品。高适的人生是成功的吧?可他前半生亦经历了上下求索的艰难心路历程。
杜甫人生起点很高,不知道李白有没有羡慕过他。但是,他也一直走下坡路,历尽沧桑,看尽世间百态,最终,留下的也是诗名。与李白,真是天下沦落人。
高适和李白一起去实现梦想,李白诗名扬天下,高适倍受冷遇,最终回老家读书练武,以十年计。
李白杜甫皆有才,而高适,作为一名“学困生”,能有诗留于世,能在唐朝危难时报效祖国,都是因为他常年累月的勤学苦练。
给自己十年时间,这是高适对自己说的话。
我也该给自己十年时间,十年之后,人生是何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