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低幼读物,低幼读物跟普通稿件相比,其显著特征就是加注了拼音。所以,在校对低幼读物时,除了要注意文字差错、做到文通字顺之外,更要把注意重心放到拼音的校对上面。
作为校对人员,遇到拼音稿件一般来说都是一件让人头大、劳心费力的事儿,然而,拼音差错并不是随机乱码,也有其出错规律,只要掌握了它的规律,再加上耐心细致,勤查字典,那么,拼音稿件也不是洪水猛兽 ,制服它不在话下。
结合本人多年来校对拼音稿件的实践,我总结出拼音差错有四大规律:轻声字、多音字、“一”和“不”的变调、儿化音。下面用实例一一说明:
一、轻声字问题。该用轻声的字没用轻声,不该用轻声的字用了轻声。
1. 叠音动词的后一个音节要读轻声。
图一 图二图一中的 “看看” 和 “试试” 、图二中的 “弯弯” 和 “摇摇” 都属于动词叠音词,第二个字必须标轻声。
2. 叠音名词的后一个音节要读轻声。
图三图四
图三中的 “娃娃” 和图四中的 “泡泡” 属于名词叠音词,第二个字要标轻声。
3. 动补式合成词“V一V” 中间的 “一” 字要读轻声。
图五 图六图五中的 “说一说” 和 图六中的 “练一练”属于 “V一V” 形式,中间的 “一” 要标轻声。
4. 动补式合成词 “V不得” 作为补语成分的后两个音节要读轻声,如 “顾不得”、“怪不得”、“舍不得”。
5. 某些历史悠久且为日常通用的双音名词的后一个音节要读轻声,如“篱笆”、“萝卜”、“蘑菇”、“葡萄”。
6. 历史悠久的名词后缀要标读轻声,如 “桌子”、、“椅子”、“儿子”、“孩子”、“尾巴”、“下巴”、“嘴巴”、“结巴”、“舌头”、“盼头”、“石头”、“馒头”等。
图七 图八图七中的 “身子” 和 “句子” 、图八中的 “小石子” ,末尾的 “子” 都要标轻声。
7. 部分代词、副词后缀要标轻声。如:“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咱们” 、“这么”、“那么”等。
8. 某些可兼作象声词的动词的尾音节要读轻声,如 “吧嗒”、“吧唧”、“滴答”、“扑腾”。
注意:这些词作象声词时不读轻声。
9. 部分连词的后一个音节要读轻声,如 “还是”、“要是”、“除了”。
10. 助词要标轻声。助词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如:“的”、“地”、“得”、“似的” 等。
(2)动态助词,如:“了”、“着”、“来着” 等。
(3)语气助词,如:“啊”、“吧”、“啦”、“吗”、“呢” 等。
11. 部分四音节词语的衬字,如:“噼里啪啦”、“稀里哗啦”、“稀里糊涂”、“稀里马虎” 等。
二、多音字问题。根据所在句子的具体情境,多音字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和读音,而我们的排版员一般是用电脑自动加注拼音,这就导致不分青红皂白、随便加注一个最常见的读音的情况出现。如“得”、“只”、“兴”、“觉”、“切”、“观”、“长”、“为” 、“转” 等多音字的拼音经常出现错误,就是因为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断语境,选用符合文章表达意思的读音。
图九图九中的 “我得回家”,“得”要读dei(第三声),不读de。
图十图十中的“一只小昆虫”,“只”要读zhi(第一声) ,不读zhi(第三声)。
图十一图十一中的 “觉得很冷”,“觉” 要读jue(第二声),不读jiao(第四声)。
图十二图十二中的 “亲切自然”,“切” 要读qie(第四声),不读qie(第一声)。
图十三图十三中的 “为你”,“为” 要读wei(第四声),不读wei(第二声)。
图十四图十四中的 “转笔刀”,“转”要读 zhuan(第四声),不读zhuan(第三声)。
三、“一” 和 “不” 的变调问题。
1. “一” 的变调问题。
(1)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 “十一、一一得一”。
(2)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 “一半、一共”。
(3)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 “一天、一年、一点”。
注意:“一”作为序数时不变调,如“第一”、“一楼”、“一层”(具有第一之义);表年月日时不变调,如 “一九九年一月一日”。
图十五2. “不” 的变调问题。
(1)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 “不是”、“不会”。
(2)作补语时读轻声,如 “舍不得”、“对不起”、“怪不得”。
图十六四、儿化音的问题。
儿化音的注法,是在基本形式后面加 “r”,如 “今儿(jinr)”、“这儿(zher)”。
注意:做稿过程中,要看全书的总体情况,如果全书都是基本形式加 “er”,也可以。
图十七 图十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