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杨侨塔下有座知青楼,就在骊光远耀塔附近。“东江”大哥近日的一篇文中提到的这个知青楼一下子引足了我的兴致,饱带着好奇,决定趁休假去实地一看。因先到的骊光远耀塔,所以先来说塔。
远看骊光远耀塔骊光远耀塔位于博罗县杨侨镇塔下村麻陂河(现叫塔下河)岸东边的一个小山坡上,山坡下正是塔下村党群服务中心。地图上有标识,很容易找到。
那天,我到塔下村的时候,正是中午。来在塔下河桥上,远远地就能望到古塔。当看见塔的那一刻,我有点失望。原以为一塔矗立,直耸云天,威武挺拨,不想塔身四周被铁架围住,有别于想象,原来还处在修复中。据了解,2022年就已着手维修,至今快2年了。
既然来了,一定会近距离看看。因还在维修,外围拦有一圈“铁丝网”,好在不高,借着旁边堆放的几袋材料,踩跨着进入现场。四周地上散放着材料、工具,以及简棚。因塔身被脚手架围笼,基本看不到什么。弓着腰身,沿着塔基,绕走一圈。一边看底层一边注意安全。塔基和塔身下段近2米高部分,都是红砂岩石料,以上为青砖。在塔的南面,一层开有一门,门楣上有一块匾额,上刻“骊光远耀”四个大字,右边小字落款为“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季冬月吉旦众立”。因这个匾额名,故称此塔为“骊光远耀塔”。“骊光远耀”中的“骊光”,据说是传说中骊龙颔下的骊珠发出的光芒。
我在想:为什么会刻有这样的一个匾额名呢?
这可能跟古塔的来历有关。传说邻镇曾经有一条恶龙,喜欢出来兴风作浪,给周边的老百姓带来厄运。为了镇住这条恶龙,于是修建了这座塔来镇邪压煞,帮助老百姓解除厄运。
骊龙,一种黑色的龙,在文化中象征着力量、智慧、尊贵和神秘。骊龙颔下的骊珠在此发光,远远地耀眼,大概有一种震慑和激励之意。以此来说,此塔是为风水塔。
从落款中“嘉庆十五年”,即1810年来判断,此塔距今已有200多年了。
“骊光远耀”匾额据了解,此塔原有五层,顶层原是个铜制塔顶,在文革中被拆毁,仅留四层。据说当年拆下来时,在顶层发现了很多铜钱,铜钱工整地叠在一起,足有几箩筐。
顶层放置如许多的铜钱又是做什么呢?
这或许跟古塔的另一个说法有关,说高高的铜塔顶和塔内层叠的铜钱是用来引雷入地的,是为避雷塔。
专为避雷修一座塔,好像有点牵强。不过可以断定,修塔一定跟人们的某种愿望或需求有关。
据《博罗县文物志》记载,这座塔建于清嘉庆年间,为罗光启所兴建。罗光启是博罗县麻陂镇人,嘉庆年间明经进士,曾出任博罗知县,故当地人以前俗称为“文昌塔”。
同一座塔,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多种寓意,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古塔坐南向北,平面八边形,现高约20米。第一至三层都是朝西各开一门,到了第四层就变成南北、西面均有门。第一层无窗,从第二层起,每层开四扇窗。塔身逐层缩小,每层之间有青砖密檐飘出。原来塔内有楼梯可上塔顶,也被拆除了,不能再登顶。塔内中空,有许多的乱竹子,不知做什么用的。现在,由一层石门进去,一层楼顶已被木板封住,二层以上塔中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被封住的一层顶部,似有一方可开启的活动“门”,是不是供上下用?既然一层没设楼梯,不大可能会复建到顶的楼梯吧。那么,二层以上塔中可能仍是空的,也可能出于加固,在各层同样铺了木板。
以前的照片显示,塔身南面一角墙体剥落严重。那个“骊光远耀”石匾下的门横梁都出现了裂纹。现在经过修复,当然看不出了,变得完好如新。
文保碑据实地来看,塔顶也有了,基本搞好了,估计很快会全面完工,古塔将以新面貌重现。
在塔的东面脚地上,有一块博罗县级文保碑,一般背面会刻有文保对象的简介,可是并没有看到。个人认为,此塔可以升级文保级别。当然,现在得以修复,也是功劳一件。
这次因没有看到全貌,加上没有更多的实体介绍,感觉上是看了一个寂寞。再者,我想看见的古塔样子,是一打眼就有一种古老沧桑感,破旧但基本完好坚固。现在修好后,沧桑味大失。好在我此行对此塔并没有十分的期望,而重在于知青楼。
进入塔下村 近看维修中的古塔 一层石门 一层内的顶部 由一层门内向外看 堆放的材料:砖、瓦 塔下小路上拍 上二图来自“东江”大哥拍于2012年5月 修复前,此图来自网络(除注明外,图片由本人实拍于2024.7.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