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杏仁爱读书
《大国博弈》这本书我看了很久,始终没有看完,看着看着就累了。
这本书讲述了二战结束前最后100天发生的故事。书中人物众多,有普通军人、平民,也有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希特勒一类的大人物。就我看过的部分,比较有意思的是文中对著名的雅尔塔会议的描述,三个大人物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界,以国家之名,像切猪肉一样分割各自的利益。
我其实蛮喜欢看史书的,但是这本书我到底还是看不下去了,作者写得太零散了,而且在书中的某些部分,作者的大美国意识形态还是蛮明显的,当然这也可能是我的错觉。
《大国博弈》分为上下两册,由一个个的片段组成,每一个片段中都会描述几个人物,以及他们发生的事情。那些长长的外国人名,对中国人的阅读是一种障碍,因为有时候你看着看着,就忘记他前面在讲什么,人物与事件间对不上号。尤其是当这些人物只会穿插出现在某一个小的章节里的某几个段落中,然后很快又换成了另外的人和另外的故事,人物前后间也没有太多的关联,并且很多人物都是只出现一次,后面就再无提及。原谅我,读得心都累了。
美]约翰 · 托兰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如此的无趣,但我还是一直想把它看完,我觉得书读不下去是我的错,大概是我太笨了,大概是我太没耐性了。直到前天看到社长写的《为什么我不推荐你读名著》,他说,看一本书,如果看了二十页,还是没感觉,那就先放弃吧,不是你的错,可能也不是书的错,只是你们之间的缘分还没到,去找那些符合你品味的书吧。
说得好有道理,原来是我钻牛角尖了,我应该放下执念,看不下去的书,就由它去吧。
不能发现阅读的快乐,是因为很多人在看书这件事情上,容易犯一个错误 —— 总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一定要看经典,看名著才算是读书 ;当无法顺利阅读时,又认为读不下去是因为自己水平有限,理解能力太差,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看名著怎么办?只好在网上找书评和干货文,企图从中快速的掌握经典的精髓,结果当然是 —— 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请记着,看干货文、浓缩书不等于看经典,就好像看成功文鸡汤文不等于成功和幸福一样。
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名著经典,就是能把历史和现实或是概括还原,或是抽象变形,最终达到升华凝练,启迪思维的好书好文。
在阅读中,我们实在不必非看名著不可。比如像《百年孤独》、《追忆逝水年华》这类比较艰涩难懂又漫长的书,对于阅读初学者而言,就像是要完成一场全程马拉松,你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怎么可能坚持下去?又怎么可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名著都是复杂晦涩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
我就不推荐书单了,毕竟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理解角度都不一样。我们自己可以慢慢去寻找,或者从短篇开始,或者从你的爱好开始,或者从你喜欢的文字表达方式开始,选那些自己认为有趣的好玩的书开始阅读吧,即便是被精英人士鄙视的鸡汤文成功书也无妨。
只是请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要做读书笔记。
我喜欢慢读,我最推荐的做读书笔记方法,都写在这篇文章里:《怎样通过阅读学会独立思考》,希望能给你一点点启发。
不要沉迷于网上的碎片化知识,它永远无法替代从书本中获得的系统化的知识和思考,网络资讯只是一些好玩一点的游戏而已。不要让别人的观点代替你的大脑思考,生活是自己的,好坏都只能自己受着。
有一句话,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生活不总是如意的,我们可以一起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多思考,多实践,不一定能马上改变生活,但至少会让我们的气质有那么一点点与众不同。
※ 作者:杏仁爱读书,简单、认真、感恩地生活,简书@杏仁爱读书。
※ 原创声明,转载请告知,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