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两天比较累。
昨天工作的时候,做的事情有点不熟悉,涉及到一种新的编程语言和环境,但是工作的要求又必须要尽快搞定。
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来一个问题,而且都是超出自己意料的。
就这样不停地遇到问题,找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一天的时间哗的一下就过了。
本来是计划上午搞完,结果做到下午下班的时候才弄好。
中间有一两个卡点,找了各种方案都不行,卡了两个小时才解决掉。
而且,在解决卡点的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感觉脑力消耗特别大。
就是那种不断地给自己说:“你要赶快解决,而且必须解决掉,没有退让的空间”。
昨天是这样,今天又延续了这种状态,刚刚才解决好问题,喘口气休息一下,来写这篇日更。
昨天晚上10点多睡觉,今天早上早起也没有起得来,心里还有点懊恼。
但是,我仔细想了想,这其实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好事,完全不必懊恼,相反,还应该高兴高兴。
为什么?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蔡志忠老师的10个时间管理智慧》,里面总结了蔡志忠老师对于时间管理的心得体会。
其中的一点是:一次把事情做完,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拖延。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中间被打断,或者遇到问题就转头去做别的事情,第二天再去捡起来的时候,
就需要花一些时间再重新回到当时的情景中,唤醒当时的记忆。
有时候会发现,还很难达到当时的状态,这其实造成了非常大的损耗。
还有一些事情,一旦放下了,就再也不会拿起来。
比如,看一本书,看了其中的几页,放下去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后面的内容了。
倒不如一次性看完。
另外,还有一点是:一定要给一个时间的期限,什么时候把事情做完,严格的遵照执行。
巴金森法则说:“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
如果没有压力,那其实精力就无法集中到一种全神贯注的程度,就无法想尽一切办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两天工作比较累,实际上是因为我自己为自己加压,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限完成工作,拿到一个结果。
所以,脑子消耗就比较大,因为我全神贯注地在做事情,甚至中饭都忘记吃了。
虽然花费的时间确实比自己计划的时限长,但是如果我没有决心今天搞定,估计还要花一天时间。
这是一层收获。
还有另一层收获。
学到知识就运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知行合一。
《认知天性》中认为,有间隔的检索式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持久性。
让知识和经验从短期记忆中进入长期记忆,通过实践,还可以将新知识与自己的其它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
前面写文章,知道了这些时间的管理技巧。
过了几天,来实践一次,就相当于是一次检索和较验。
而且,检索的难度越大,所学就越牢固。
所以,如果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尽快用起来吧。
只有用起来,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的成长清晰可见。
今天是日更第209/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01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跟着明白老师学习的,他日更800多天,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张萌说:早起,可以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学习的成长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