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不是问题,如何歧视才是问题。
今天看《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本书不像是一本经济学书,反而像一本故事书。
每一章,每一节都恰到好处的说明一个小理论,特别符合我这种小白,加懒人的心理,通俗易懂,又不会造成阅读负担。
今天看讲关于歧视的问题,观点很奇特。
关于“歧视”,他不立足于是否该歧视,而是立足于如何歧视。
歧视似乎是一种不可否定的存在,既然不能拒绝,那就只能接受,如何接受才能让大家身心舒爽是一个问题。
有人可能说了,你都歧视了,还要求人家舒爽,你是不是有病啊!
那么就先要看看为什么会有歧视。什么样的现象被定义为歧视。
学校招生是不是择优录取,这算不算是歧视?
贵族学校招生,有钱人的天下,这算不算是歧视穷人?
公司招聘录用本地人,或者大部分录用外地人,这算不算是歧视?
就连结婚,有的人就找本地姑娘,本地小伙儿,这又算不算是歧视?
所以歧视随处可见。
那么歧视都是不正确,带来不好的影响吗?
文中列举了一个美国次贷危机的例子。
历史上美国人的购房率一向比较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银行放贷非常谨慎,所以造成大部分买不起房。
从1960年开始,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平权运动,支持弱势群体,鼓励他们买房。
1991年,银行的放贷数据被公开,大家发现能够顺利申请贷款的大部分是白人。
这下子好啦,大家感觉不公平,被歧视了。
然后政府出台了政策,威逼利诱开放放贷。
威,是严惩歧视的银行;
诱,是说明一切代价由政府承担。
这样银行只能大开放,大手笔,那么最后的结果呢,前期看到了房地产的繁荣,后期泡沫就会幻灭,导致了次贷危机。
所以告诉我们,歧视是有原因的,尤其在市场经济下。
由此联想,学校择优录取,就能保证学校的升学率。
公司录用本地人,减少了交通开支,甚至降低了人员流动性。
结婚找本地人,大家能吃到一起喝到一起,习惯几乎相同,是不是还减少了吵架,同时降低了离婚率呢?
有的人可能觉得我以偏概全了,当然异地婚姻也有恩爱的一塌糊涂的,外地人工作更加努力向上,但是这都是一个概率问题,我看到了,讨论一下,您觉得在理就点个赞,不在理就讨论交流一下。
我是柚紫荆欢迎留言。
歧视行为的效率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