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打工的年代里,每个月挣四五十块工钱。一来没钱秤好茶叶,二来商店里限供稍微可以一点的茶叶。坦人只能买些劣质的叶茶熬着过瘾。
每月享受国家供给的三十斤面粉指标,而三十斤面粉指标能买来百分之七十的白面和百分之三十的杂粮面。
清晨起床洗漱后就熬茶喝,吃一个二两面的馒头,中午吃四两面的馒头和一碗油水不多的洋芋菜,晚上则吃四两面的稀饭。其余时间胃不舒服了就用茶水灌。
那年代不讲究什么朝九晚五的待漏和点卯及礼拜双休。有活就干,没活儿便谝闲传。
在乡下歇工后熬茶夏天用煤油炉,冬天用炭火炉子,配上土窖里蓄的水,能把劣质的茶叶熬出清香的味道来。
进城打工没有使用煤油炉和炭火炉子熬茶的条件,只能用电炉子。三五个工友常常聚到一间房子里趁红火熬茶喝,往往把办公的桌子烤得像受刑的囚犯。
工头见下属像赶场的麦客一样不雅,就禁止用电炉子熬茶,给每间办公室配发一只热水器让大家泡茶。
开水泡茶原本失去喝茶的意义和韵味,但别无他法只能改变往日的习惯。
每周的星期一到星期六都用开水泡茶喝,星期日在家里也就改为开水泡茶,坚持了十多年。
习惯往往成自然。下岗后虽然有宽裕的时间熬茶喝,但泡茶喝了将近二十年也就感觉不到有什么不称心。
下岗后常到老家地方转悠,亲朋都熬茶喝。那种味道又勾起尘封已久的回忆和思恋,便恢复了原先熬茶喝的日常习惯。
如今的商品供销很繁荣,有钱了可秤到县长喝的茶叶。
坦人在熬的茶水里添加些冰糖和岁月积淀的苦涩,喝出生活的真正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