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架构变动的契机下,我提出离开原来的岗位,由之前的产品经理岗调岗至账务运营岗。当时我提出轮岗申请的时候,领导同事都不太理解,因为在大家观念中调整到运营岗,意味着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也很难产生工作成就感,同时也会限制创造性思维。但是当时我不以为然,因为考虑到目前的工作其实也是处在了一种重复性工作状态,虽然是产品岗,但是经手的工作内容同质化很严重,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思维,很多时候都是靠习惯行事,没有感受到有提高的空间。而且,工作压力很大,在工作压力大,又自认为不能学到东西的情况下,让我觉得调岗应该是当时的最优选择。
调岗初期,确实觉得压力也不小,因为需要吸收的东西太多,我就像被放进水盆里的海绵一样,在初期不懂的时候吸收了大量对我而言的知识水分,也产生了强烈的满足感,用了两周的时间就把对账逻辑整清楚完全进进入了工作状态。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就是重复性的无脑操作了。本来以为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了解其他不懂的东西,也确实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东西。只是每天做完常规性的重复性工作后,其实精力也已被耗费了大半了,再想做别的也确实动力不足。
此时,又总会回想最开始的想法,调岗到底是不是最优选择,每天做这些重复性工作是不是真的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可转念一想,就算不调岗,不也觉得每天做的事没意义没收获吗?
其实做任何工作都一样,刚开始因陌生而产生巨大压力,而后慢慢熟悉而掌握行业内或岗位上的某些固定套路,最后剩下重复性的工作内容,职场上称之为“工作经验”。
什么样的工作算有意义呢?当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时,会觉得没什么新鲜东西,天天重复性的工作没意思;当做之前没怎么深入了解的新东西时,又觉得压力太大,怕承受不来,做不好。从人性角度考虑,人天生就有对未知的恐惧与自我保护机制,但同时还会产生对未知的探索欲,两种矛盾的心理,在不同的人身上,或同一人不同时期,又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没有哪个工作会持续几年每天都有新花样,那样就意味着你每天做的都是新东西,而没有沉淀。“熟能生巧”,意味着只有熟练到一定程度,并多想多问,才会在此基础上得到某些创新性的东西,而在还没有完全熟悉,没有练习到一定火候的时候,不会淬炼出什么珍奇宝物的。比如爱迪生,每天做的可能也都是些重复性的实验,但他最后还是在无数的所谓重复性实验中最终获得不一样的创新性发明。
重复,不意味着无所得,在熟练的工作中其实更容易获得新知,只要多想多问,能让自己的大脑活跃并因此获得成就感的工作就是自己值得做并对自己有意义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