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罗伯特 赖特 得到听书系列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罗伯特 赖特 得到听书系列

作者: 豆娘爱豆包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6:09 被阅读0次

    作者 :罗伯特 赖特

    《非零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 《道德动物:我们为什么如此》

    本书的目的是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尝试解释一些佛学的概念和观点。这些概念和观点都是去除了超自然现象的东西。这本书里没有六道轮回,没有因果报应,更没有神通 ,基本上把佛陀当成一个觉悟了的哲学家。

    得到 万维刚解读


    三个佛学概念

    *苦--烦恼从何而来

    *冥想

    *色即是空



    -苦就是不满足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基因,我们就要做各种事情:吃饭 生孩子 竞争 获得声望等,但是人是有思想的生物,对于传播基因没有兴趣,那怎么办?自然选择怎么才能让我们“乐意”去做上面的这些事情呢?

    自然选择给我们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的那些事情,你能获得快乐,比如吃饭 谈恋爱都能让人愉悦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如果我们只做一次,就能获得持续 长久的快乐,那就没有动力去做第二次。所以 自然选择 希望你重复去做一些事情。

    第三,对于前面两个事实,大脑应该专注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如果大脑明确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它可能就会放弃追求快乐,开始怀疑人生。

    结论是 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做诱饵,来使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

    从基因传播角度来说 这个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个人来说这个局面非常可悲。人的一生永远在追求,偶尔得到了,也是短暂的快乐。

    科学实验证明这个机制。

    猴子实验 :屋里一盏灯  只要灯亮 实验者就给猴子提供几滴果汁,猴子喜欢果汁。科学家密切观察猴子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情况 分泌多巴胺 就说明大脑正经历快乐。

    一开始是果汁进入猴子嘴里,猴子大脑才大量分泌多巴胺。但是实验多次重复后,在灯亮以后,果汁还没给的这个瞬间中 ,猴子大脑就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预期”带来的快乐。再到后来,亮灯导致猴子分泌多巴胺越来越多,果汁带来的越来越少。似乎猴子全部的快乐都在对果汁的预期中,真正喝到果汁,反而不怎么快乐了。

    人也同样,做某事之前,我们觉得这件事情会有多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之后,又感觉很空虚

    这就是苦,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所谓快乐 其实是个错觉。


    冥想

    大概分三个派别

    禅宗:方法是思考一些公案 ,语言上搞一些 “机锋” 进行顿悟 适合诗人

    藏传教教:方法想象一些视觉意象,适合艺术家

    内观:追求正念 适合心理学家

    内观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自由


    冥想形式非常简单

    第一 坐下

    第二 专注呼吸 什么都不想 专注时间越长功夫,就越深。

    练好这个专注功夫,你才能不被各种情感和思想困扰,不受大脑模块的控制,获得自由。

    专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练习把握对自己大脑的控制权。

    专注时间很长时间的水平之后,你接下来就有两个门派的选择

    佛学里八种修行的方法“八正道”  第七种叫 “正念” 第八叫“正定”;  如果选择一直保持专注呼吸的状态,你的功夫就是“正定”, 这是小乘佛教的修炼方法。

    正定以后是正念

    正念要求你把专注功夫随时用在生活中任何东西上。你可以专注地欣赏一朵花,专注吃饭 体会饭菜味道 ,专注于什么都可以。 而单纯的专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从中获得洞见。

    冥想的专注 区别 “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集中阅读一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是跟随作者走,联想书外的内容,这种类似的注意力很容易。但是冥想专注,是“停留注意力”,是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一点,排除任何额外的思想。

    冥想功夫从低到高,大概至少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你能够不受强烈感情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比如牙疼,抱怨 对抗,越反感越疼,最后你整个大脑被疼痛感劫持。而冥想的做法,是你先承认这个疼痛感的存在,然后不理会这个感觉,跟它保持距离。疼痛感仍然存在,但是你现在不会被这个感情所制约。练到这个层次,你在生活中再也不会感情用事,永远都能调整好心情。

    更高层次: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都剥离,真正做到专注呼吸,不想其他。

    这样理解:想法是由模块产生的,通过某种感情吸引你的注意力,“试图”劫持你的大脑。怎么跟想法剥离?方法仍然是当一个想法来了的时候,你要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跟它保持距离,不去想它,继续专注自己的呼吸。好比你站在一个火车站,各种想法就是火车,眼前的火车纷纷来了又走,而你始终不上车。

    也就是说 无论强烈的感情也好,一般的想法也好,我们的做法都不是压制或者扼杀它们,而是承认它存在,允许它出现,但是不受它影响。

    达到第一个层次,你就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的情绪。达到第二个层次,你就可以自由选择当下的思考,没有任何东西能打扰和控制你,用佛的话就是 你逐渐脱离“苦”。

    练习冥想困难重重,因为充满矛盾 主要是四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 : ”无为“和”成功“ 越要专注,反而越难做到专注。你不刻意追求,反而达到成功。

    第二个矛盾,最需要冥想训练的那些人,恰恰是最不容易进入冥想状态的人

    第三个矛盾,你越是拒绝某个想法或情绪,你越是要和它对抗,你就越受它控制。

    第四个矛盾,你越是了解”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是情绪在控制人“这个道理。你就越能不受情绪的控制。也就是说,如果 你一上来就说我能控制我自己,那你就控制不了你自己;你要是意识到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你反而迈出控制自己的第一步。


    建议去看《当下的力量》 ,再来思考这些观点,会发现容易理解很多;已经锻炼太极三年了,目前慢慢进入正定 这个阶段,每次练习都尝试专注于呼吸,一套拳法5分钟 连着训练下来5套拳法加上一套五禽戏, 将近40分钟的正定训练 ,对控制情绪有极大的益处。


    烦恼是空的 情绪也是空的。对于我们来说 另一个概念更熟悉,就是“色即是空” 。

    认识到世界是“空”的 ,对你有好处,因为你看到的这个世界中有很多东西是虚幻的,而且你确实能退出。

    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例:他在上课的时候,教室外的锯木头声音,让他听着很难受,他使用了冥想的功夫,他先接受自己“反感电锯声” 的这个感情,然后审视这个感情。这个时候电锯声仍然存在,但是似乎就不带负面感情了。到后来,作者甚至感觉电锯声还挺好听,他听出了音乐的味道。这段经历,就是他第一次体验 “色即是空” 。

    电锯声 是一个客观存在。 我们之所以反感它,是它会给我们恐惧的联想,你想到电锯的时候,会联想到它代表的破坏力量,这个是人赋予电锯声的一个“内涵”。 所谓“ 色”  就是你从电锯声联想到的“内涵”。 你不妨把它称为 “电锯色”。

    你面对的其实是一个声音,你并没面对一个咄咄逼人要伤害你的电锯。 电锯声,是存在的。“电锯色” 是空的。

    大部分佛教学者比较认可的观点是,所谓”空“,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空的,而是说 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 “内涵”是空的。

    作者再举例来阐释 这个“内涵”, 一个戒指是很普通的,但是这个戒指在你手上戴了三四十年,那么它对你的意义就重大了。所以一个东西的历史,给它带来了意义。

    自然选择要求我们对周围事物迅速做出好坏评判,这样才能有利于生存,如果你听见电锯声不反感,你就太不善于躲避危险了。事物让我们产生的感情,就是我们赋予事物的内涵。就是“色”。

    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色”的一些性质。

    第一 “色” 也就是内涵自动产生的。

    第二 内涵会受到故事的影响。

    所以,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世界。我们一直都在赋予周围事物内涵,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色”的世界。

    一个修行者说,随着冥想练习的深入,你真的会体会到“空”,你对世界的“色感”将会下降。当然你仍然会看到所有这些东西,椅子还是椅子,不过它在你脑子里的存在感没那么强烈了

    这位修行者还提到两点体验

    第一点,当你认识到空和无色的时候,再去看万事万物,你看到的东西就会比以前看到的更真实。

    第二点,人们对这些东西先入为主的各种感触,其实是不真实的。这就是“色即是空”。

    经常有人说佛学会不会让人失去生活的乐趣,看什么东西都没有意思?其实并非如此,佛学是让人更自由,是让你能够自由选择你想要体察什么东西。排除主观想象的干扰,你能获取更丰富的体验。据说,那将是更大的乐趣和幸福感。

    两千六百年前,佛陀体察到自然选择给人的思想的限制。他没有任何现代科学工具,但是他发现了问题所在,找到了解决方法,还发展出一套知行合一的佛学体系。佛陀走得非常非常远,以至于后世人已经很难以理解他。

    两千六百年后,现代科学让我们再一次发现同样的问题,使得我们可以学习佛陀的方法,印证佛陀的思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罗伯特 赖特 得到听书系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yf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