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幅预警】
用五个部分进行展开:
1、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2、开展批判性思维这架车的三匹马?
3、如何进行说服与如何进行误导?
4、演绎论证与非演绎推理:获取工具
5、道德、法律和美学推理:三个特别领域
1、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定义+基本结构+需注意问题
1.1定义:批判性思维 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考量我们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
1.2核心:完善我们的思考的办法(像思维的教练一样对自己的思想展开批判)
1.3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1.31论题:问题(客观问题)
1.32论证:前提+结论(前提必须是真的,并与结论相关)(前提进行理由陈述,为结论提供支持)
eg:
论题:这车是不是该换了
前提:刹车不灵,发动机烧机油,变速器不灵,发动都困难
结论:我们该买新车了。
1.4最需警惕的问题:认知偏差
包含(含eg):信念偏差(非洲怎么可能富饶)、可得性启发(AV如此看来日本很开放)、消极偏见(不可能有人会喜欢)、圈内偏见(长得这么好,一定是我们这的人)、服从权威(他穿了白大褂)、从众效应(大家都买了)
原因:我们的思维更倾向于“我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而非“此观点是否合乎逻辑”。
小结:批判性思维是完善我们思考的方法。基本构成:论题+论证(前提+结论),即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我们最需警惕的是认知偏差扭曲。
2、开展批判性思维这架车的三匹马?
关键词:两类推理+定义问题+可信度
2.1两类推理
2.11演绎推理(旨在证明结论)(前提为真,结论可靠)
eg:前提:A比B高,B比C高
结论:A比C高
2.12非演绎推理(旨在支持结论)(前提支持度越高,结论越可信)
eg:前提(低支持度):丈夫多次威胁妻子
前提(高支持度):凶器上有丈夫的指纹
结论:丈夫是凶手
eg:柯南“真相只有一个”
2.2定义问题
背景:模糊、歧义、抽象会引起表达及论证含混不清。
定义问题:即发现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清晰地思考。
eg:“你是个变态”“我有个问题,你对变态是如何认定的呢,如果你指的是我生活上不同他人的特立独行的话,我承认,我确实是‘变态’”
2.3可信度
审查可信度(两个方面):质疑观点本身和质疑观点的(信息)来源。
2.31评估观点本身:取决于该观点和我们的背景信息有多大程度的一致性。
PS:背景信息取决于了解的信息量和知识储备
eg1:这个疗法有问题,我是生物学博士王老
eg2:这个疗法有问题,我是热心市民老王
2.32评估信息来源:利益相关方和专业性
标准:利益相关方,可靠性程度较低;有与当前问题有关的专业经验,可靠性程度较高。
eg(利益方):砖家:“这支股票好。背后的庄就是我做的”
eg:(专业性):辅导员:“我有经验,是考研/学校经验,但并没有就业经验。学生都问我,我也很无奈”
小结:开展批判性思维,第一步先定义问题,提出对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当然面对主观性问题也可很好进行规避。再则通过观点本身和其信息来源进行可信度评估。
3、如何进行说服与如何进行误导
关键词:倾向性表达(说服)、诉诸情感(误导)、诉诸人身(误导)
3.1通过修辞→倾向性表述→说服
3.11委婉语(不提负面)与直言语(强化负面)
eg:“遗产税”与“死亡税”
3.12贬抑(降低事情重要性)
eg:“只不过是”“所谓的XX”
3.13刻板印象(过于简单概括)
eg:“右翼分子”“男人理性”“女人感性”
3.14加载问题(鲜明的暗示)
eg:“你一直这么喜欢赌博吗”
3.15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eg:“如果你理解了,就不会问了”和“我想我是喝醉了”
3.16替代证明(有依据但不知是什么)
eg:“据有关部门/相关人士/可靠消息”
3.17重复(简单并不断)
eg:脑白金广告
3.2诉诸感情(正面与侧面)→误导
谬误结构:提出的结论但其论据缺失或无法支撑/支持,(直接)通过情绪(恐惧、愤怒等)替代,促使对方代替推理和判断。
3.21正面:愤怒、威吓、同情、妒忌、群体思维、民族主义等
eg1(美国):“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中国拥有我们”
eg2(售楼小姐):“要买赶紧,我手上有1万人在等着呢”
eg3(情侣):“如果你不接受它,就是不爱我了/我就不喜欢你了”
3.22侧面:转移注意力、众所周知、合理化、以错制错
eg1(转移注意力):律师谈被告的悲惨经历
eg2(众所周知):“所有人都认为”
eg3(合理化):“我这么说都是为你好”
eg4(以错制错):“我杀你,是因为你爸爸杀了我爸爸”
3.3诉诸人身等→误导
谬误结构:驳斥了某个人就驳倒了这个人的观点
3.31人身攻击型
eg:大男子主义、种族主义者
3.32因人废言型
eg:他就是个傻X,能有什么看法
3.33毒化井水(提前告知无关负面)
eg:“我们新主管是个家暴君”
3.34稻草人谬误(歪曲、夸大、曲解对方立场)
eg:“买日货,你还知道爱国吗”
3.35错置举证责任(不恰当分配举证责任)
eg:“你是坏人”“我不是”“请拿出你不是坏人的证据”
小结:警惕周边通过修辞语言的倾向性表述(进行说服),警惕通过情感谬误来代替推理判断(进行说服),警惕通过攻击人进而否认其观点(进行误导)。当然,你要是学会了做坏坏的事,你身边的人就需要警惕了。
4、演绎论证与非演绎推理:获取工具
关键词:图(演绎)、符号(演绎)、样本(非演绎)
4.1用图(文恩图)
作用:用于展示在不同的事物群组(集合)之间的数学或逻辑联系,尤其适合用来表示集合(或)类之间的“大致关系”。
自行脑补画面:比如橙色的圆圈(集合 A)可以表示两足的所有活物。蓝色的圆圈(集合 B)可以表示会飞的所有活物。橙色和蓝色的圆圈交叠的区域(叫做交集)包含会飞且两足的所有活物 - 比如鹦鹉。
eg:在美国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Leonard不小心买下了巨型时光机,他纳闷道:谁会用800元就卖出一台全尺寸的时间机器? Sheldon回答:在文恩图中,那是位于“不再想要时间机器”和“需要800元”两个集合的交接区域。
4.2符号(真值表)
字符含义:
~:否定,&:并且/合集,∨:或/合集,→:蕴含
eg1:如果A去上班,那么B和C会放一天假。
A→(B&C)
eg2:如果你是百万富翁,我就嫁给你。
p→q
4.3样本
日常生活中运用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不同于科学地运用这种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是否科学地选择样本;是否可以精确计算可能性。
eg1(样本太少):我的教师中多数是民主党,所以,教师中多数是民主党。
eg2(样本不能体现变量的多样性):我不喜欢简,很多人也会和我一样。
eg3(样本占80%,论证度高):本班共10人,其中8人说期中考试太难。虽然不知道另外2人的看法,但可以说,本班每个人都认为期中考试太难。
小结:通过图(文恩图)、符号(真值表)、样本(归纳)可以更清晰的进行论证/推理。
5、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三个特别领域
5.1道德
与其他类型的推理不同,道德推理的结论是道德价值判断。
5.11一致性原则
eg1(遵守):如果所有的学生的考试都是可选择的,坐在第三排的那个女生是学生,那么这个女生有权就考试选择。
eg2(违背):蓝眼睛的学生可以开卷考试,而其他学生不行。
5.12后果论:如果一个行为将比其他行为带来更多快乐,那么该行为就是正确的
eg:当考虑该采取哪种行为时,列出正反两面后果的清单作为指导。
PS:若进入生命层面,很难去抉择,至少我个人还没有答案。
如:电车刹车失灵,向左撞死1人,向右撞死5人,如何选择;
主治医生面对一边是绝对无法挽救但还有一口气的病人,一边是需要立马脏器移植否则就死的病人,如何选择;悬崖的绳子只能承受一人,你是放开妻子,还是两个人一起死,如何选择。
5.2法律
诉诸先例(占据特殊的地位),即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既有判决来作为判决类似新案件的权威指南。
判定法律在何时何地适用的问题,往往要求把模糊的问题具体化。
5.3美学
美学推理就是要在事实和价值整合的框架内做出判断。
学会评判艺术就是学习艺术语言,美学专业知识的提升,对艺术的合理反思可以达成更大范围和程度美学判断共识。
我们分享这种美学感知的程度越深,就越能在美学价值观上达成一致。
总结概要:
1、普通武者(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符合好的标准
2、金丹期(了解基本结构):论题(问题)+论证(前提+结论)
3、元婴期(开批判性思维这架车的三匹马):两类推理(演绎与非演绎)+定义问题(发现问题,消除歧义)+可信度(质疑观点本身与信息来源)
4、化神期(说服与误导。日常高频):倾向性表达(用修辞)、诉诸情感(用心理)、诉诸人身(用流氓)
5、渡劫期(演绎论证与非演绎推理):用图、用符号、用样本归纳
6、大乘期(在道德、法律与美学这三个特别领域的推理):理性,不只是理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