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深交
《樵夫与牧羊人》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樵夫上山砍柴,遇到了牧羊人。
牧羊人为了打发时间,一边照看羊群吃草,一边拉着樵夫聊天。
樵夫为了让牧羊人尽兴,放下了手里的活儿,全程“专注”唠嗑。
天黑了,牧羊人赶着吃得肚皮圆滚的羊儿回家了,
而樵夫,却两手空空,成了大家嘴里的笑话: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为了“合群”,为了“存在感”,
就刻意讨好、四处攀附,以致忘了自己的路。
童话绘本《阿狸•永远站》里说:
“人这一生,
会遇到8263563人,
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
会和3619人熟悉,
会和275人亲近,
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缘聚缘散,人来人往,都是常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深交的。
志趣相异的朋友要放手。
管宁与华歆,二人曾互为影像,吟诗饮酒,谈古论今,清风明月,好不快活。
但面对人声喧哗、名车贵马,华歆忍不住前往以探究竟,
待他返回,管宁已割席绝交,不相为谋的朋友要断往来。
张爱玲与炎樱,少女时期要好得如同同性恋,但后来两人互生嫌隙,不再联系……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鲁迅与闰土,少年时交好,两人一起看西瓜,刺猹,捕麻雀,捡贝壳。
但多年后重逢,闰土恭恭敬敬唤鲁迅“老爷”,两人之间隔起了可悲的厚障壁;
至此,少时缘分,已然消逝。
作家雪小禅曾说: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
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余生,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生命里,
若经过时间的淘洗,只余两三知己,已胜过千千万万个泛泛之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