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写了很久的公众号《Hans在路上》,分享一路的新知感悟,期待你的关注。
前几天,《人物》刊发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文章刷屏了,揭漏了外卖平台的算法与骑手实际工作量之间存在大量的矛盾。
比如,平台接到一个订单,然后商家收到这个订单,系统算法会经过计算,推算出商家的出餐时间,骑手的送餐时间等等。
送餐时间是考量一个平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今骑手的送餐时间被压缩得越来越短,相比几年前骑手在送餐时间上缩短了10多分钟。
这10多分钟,给平台争取了越来越多的口碑和竞争力,相反,骑手则在算法的压力之下,负重前行。
骑手用牺牲一定自身安全的行为,例如逆行、闯红灯来争取更多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准时把外卖送到用户手中。
这里就有个问题,算法是冷冰冰的,规定死了时间,而且是越来越短的时间。
一旦骑手超时,将会面临诸多惩罚,像罚款、减少派单等等。
一份外卖从商家出餐,到骑手把外卖送到用户手里,会经历诸多突发事件,这些都是未知的。
比如,小区不让进,用户电话打不通,写字楼不能放餐等等,这里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很难避免,这应该是外卖平台要考虑的。
仅仅用时间这单一维度去衡量,确实不够好。
随后饿了么平台发布公告,说会在产品设计上加了一个选项,用户可以选择多等5分钟这样一个按钮。
后面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这种考虑是仓促的,也不够周到的。
把本来骑手与平台的矛盾,转移给了骑手与用户的矛盾,这种逻辑问题直接引起了更大的舆论反扑,变相道德绑架了用户。
接着,美团的声明也出来了,大大方方承认问题,并把接下来的改进也给公众汇报了。这波兄弟踩坑,自己补刀的操作实在是高啊。
上面就是这件事的经过,算法与人的关系也被重新思考。
1
算法正在奴隶人类
这次引发的舆论,表面上讨论的是系统算法的问题,但往深想一下,其实不是算法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算法本身是由人开发的,算法只是人意志的延续;算法本身没有思想,也没有价值观,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开发它的人服务。
所以,算法好与坏,算法与人的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算法背后那个人。
无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都把点聚焦在系统优化上,但这只是治标。
更深层次的,还是资本的自我约束。
这几年,在外卖平台一系列规则和算法的加持下,骑手的送餐时间越来越短,而平台却越做越大。
一方面平台赚取了更多利润和口碑,另一方面骑手则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
某种程度上,规则只是资本的手段,让大家在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里玩,让自己成为利益最大的受益者。
要知道资本是逐利的,平台可以通过规则制约商家和骑手,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那反过来,谁来监督和制约平台?
没有监督和制约的资本,迟早变成社会的吸金巨兽,引爆社会矛盾。
我特别喜欢谷歌说的,Do not be evil,不作恶。
一个平台也好,一家公司也好,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价值观,秉持正义、自我约束,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责任。
要说算法正在奴隶人类,还不如说,这只不过是一群贪婪的人,正在奴隶另一群人罢了。
2
要避免成为工具人
在我的角度,我对骑手群体并不排斥,反而会多几份宽容,毕竟谁都不容易。
这波舆论,活在算法下的骑手,我看到了另一面,人的生存方式的问题。
什么是生存方式?
就是你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谋生,好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
你可以选择say no,但你就会饿肚子。
有些人选择搬砖,有些人选择做骑手,有些人选择做滴滴,有些人选择去上班···
表面上看你是做选择,实际上你是被选择。
大多数情况下,你之所以选择做的这份工作,是你只能做这份工作,其他工作你做不了。
你没积累,也没能力,所以只能被分配,做低级创造性差的工作,成为一名工具人。
比如说:
你让一个送外卖的骑手去写程序,通常来说他做不到,因为送外卖适合他,所以他做了;
你让一个农名工去做律师打官司,通常来说他也做不到,能做到早就去做了。
在商业的进程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让你生存。
那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尽量不要成为工具人,让我们的位置高点,让我们的生存方式优雅一些。
社会是会有阶级,这是更古不变的。这与社会发展无关,只与你所处社会的相对位置有关。
与其说怎么优化算法,把决定权交给别人手里,还不如从自身出发,让自己更强再配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