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医治未病

大医治未病

作者: 佳一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8-16 15:49 被阅读0次

妈就是孩子的命。

接触家庭教育时间越长,发现一个规律,特别是孩的问题越大,走进来的父母特别是妈妈主动性就越强,什么样的表现呢?当交过钱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打听之旅,一般在第一次课堂上,家长会问老师自己家孩子的问题怎么解决,紧接着会有同样问题的父母与之聊,随后她就会找具有相同问题的父母,一打听,比如说孩子都是辍学,那她们就有了接下来的交往。看到她们如此认真好学,心生感动之余,还想多说几句,所谓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医学界流传一句话“大医治未病”,放到家庭教育是能说得通的,此医就是父母,特别是母亲,妈妈。

前天与一位中医世家的医者聊,她说:医院只能治5%的病,可现在医院无论什么样的病人都有,就连感冒,住院,打吊瓶都是常态,很为现在的孩子担忧,这样的身体素质只会越来越弱。在此需要截断这条链条的唯有父母,因此她愿意把她所学所知给大家分享出来,让父母们不再为孩子的身体四处奔波,焦虑,达到父母轻松,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同样在孩子心理方面也一样,最好没生孩子前,就来学习家庭教育,学会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学习如何带孩子,了解孩子的天生特质,运用合适的方式引领孩子,做高质量的陪伴,父母们能享受到孩子带给自己的快乐,每每看到孩子“我就心生欢喜”。

而当下却非如此,都是把孩子弄得喘不过气来,才想到找方法,本想着学几招回去弄孩儿。可没想到,随着学习的深入,才意识到自己所谓的教育错得有多离谱。孩子本来是棵树,你非要他开出花;孩子本来是棵草,你非让他长成参天大树。不懂孩子的说明书,糊弄,瞎弄,出问题是必然的。因此,做父母前学习是必须的,否则孩子跟着你会很辛苦,很想换妈,他对你是又爱又恨,爱你是因为他离不开你,恨你是因为你不懂他。同时你带孩子也会很累,你想让他按你说的做,他小的时候迫于你的压力,听从于你,一旦到了青春期,他的自我强大起来,想做自己时,忽然你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一下子消失不见了,青春期碰上更年期(母亲本身缺爱导致的),家里的战争无休无止,有人形容是:焦头烂额,这个一点不夸张。相信有同感的有很多人。

      周教授有两本书《玩住孩子男孩篇,女孩篇》,就是提前学习,能玩住孩子,做心中有数的父母,了解孩子就像是闭眼打开一把枪,再重新装上,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能真正避免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大医治未病”。

大医治未病

 

相关文章

  • 大医治未病

    妈就是孩子的命。 接触家庭教育时间越长,发现一个规律,特别是孩的问题越大,走进来的父母特别是妈妈主动性就越强,什么...

  • 昱言(201)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也包括提前休息; 中医治未病也包括计划; 中医治未病也包括锻炼身体; 中医治未病也包括提前准备; 中医治...

  • 西医是下医

    文|liuzesheng 中医分为三等,上医,中医,下医。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西医治疗的是已病。...

  • 2019-02-06 大年初二

    谈一谈对中医的认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追求养生,防患于未然。既追...

  • 治已病更治未病 济世良医王娟

    中医自诞生之日起,几千年来一直坚持“治未病”的思想,一贯认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扁鹊,治未病理...

  • 治已病更治未病 良医王娟

    中医自诞生之日起,几千年来一直坚持“治未病”的思想,一贯认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扁鹊,治未病理...

  • “冬病”为何要“夏治”

    “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药王孙思邈 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

  • 杨老师工作室逸事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重病。 杨老师就是我认识的那个治未病的人。 认识她源自一位汉阳的朋友。如今与她缘分已...

  • 做医生的乖乖病人,还是负责任的父母?

    《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街边国医馆的门头上“治未病中心”五个大字,让我想起了大宝的就医经历...

  • 终端诊所药房开展慢病讲座的意义

    文|曲娅菲 来源|《深度工作》 字数1839|阅读8分钟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所谓病有所依,患有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医治未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kq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