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框架效应——行为偏误的大本营
我们在投资中,也经常犯这种错误,总是选择那种语言表述听上去更美的投资。
说到底,这些偏误都可以归到一个心理特征,这个特征就是我们今天的关键词“框架效应”当中的窄框架(Narrow Frame)。
语言在我们的脑子里构建了一个框架,我们很容易在这个框架下来进行思考和决策。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框架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这就叫窄框架。
像过度自信,比如女生在考虑自己容貌的时候,就会自动地筛除,“她是电影明星”,“她是主持人”这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我是女博士”,“我是女CEO”这些信息,构建一个窄框架来进行比较,就更容易得出过度自信的结论。
二、框架效应——来自人类的生物本性
宽框架其实是一种更多元化的,更加丰富的思维方式。
这两个框架的形成,其实要联系到我们人的生物本能上。
美剧系列《星际迷航》里边有两个人,一个人是地球人麦考伊博士,每天特别冲动,受到自己情绪的支配。另外一个人是外星人斯波克先生,他从来都是让逻辑支配自己的决策。
我们人类的大脑里也住着这两个人,你可以把它称为麦考伊系统和斯波克系统。
冲动的麦考伊系统是直觉式的简单思考系统,它会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拆解,然后在一个窄框架下进行快速决策。
而理性的斯波克系统,是一个推断式的复杂思考系统,它会对事物进行推演、分析,在一个宽框架下进行谨慎决策。
但是很不幸,在我们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麦考伊系统”也就是“窄框架决策系统”是我们的默认(default)的系统,因为这样更高效、更简便、更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会不小心就倾向于做窄框架决策的原因,这是生物本能。
我们当了韭菜,毕竟不是韭菜自己的错,而是韭菜自己的命。这其实就是历史上最早的价值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说的,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他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在决策中拓宽框架,多激发头脑中的斯波克系统。
三、激发斯波克系统的原则
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叫多元化思考;第二个叫慢思考。
所谓多元化思考,首先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比如说芒格,他在分析可口可乐这个企业的时候,除了商业利润、现金流、行业竞争这些基本的商业分析之外,还着重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了这种饮料对神经的刺激作用,从哲学角度考虑人的神秘主义倾向,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家乡代表品牌的粘度效应。这样一来,一个多元化的思考模式自然会破除掉你的窄框架,让自己的视野在一个更宽的维度和更复杂的情形下进行分析和推理。而缺乏很多相关知识的人就往往会陷入窄框架不可自拔。
“慢思考”,就是要抑制住自己瞬间决策的冲动。所谓三思而后行,就是别一看到涨就认为盛世已至,也别一看到跌就觉得天下大乱。多读点书,在多元化的宽框架下进行慢思考,这是克服我们内心心魔的秘诀,也是投资和生活的秘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