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依恋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在20世纪60一80年代率先提出的。
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了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人的一种对他人的预期,决定了人的处世方式。内部工作模式会在以后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作用。
研究认为,人在幼年时候会被动地获得一些观念,由于不具备分析能力,并不自觉地将这种观念内化到自己的“系统”之中。
(一)
自己是从微博和QQ逃过来的,试图远离一切父母可以视监的社交媒体。
我也曾小心翼翼的试图获得父母的帮助,渴望把内心深处最大的疑惑和秘密告诉他们。我不无试探意味的说,“你知不知道有一类人,别人一喜欢他他就会不喜欢别人,他就是无法建立正常的恋爱关系?”所有的问题都不会被平白无故的问出。
“那是有病。”父亲似乎是明知我话中所指就是自己,却有意的要让我打消这个念头。就这样“哐当”一下不留余地、不容置疑的丢过来一句冷漠的、不假思索的回答,砸的我顿时噤了声。我知道,这是不该问的问题,是所有人不期待的答案。不懂规则,不明颜色的人才会把所有事情挑明。
自那以后,我明白我必然无法将这个故事分享给父母,有些话,就是不能同特定的一些人讲的。就像是不能在奶奶辈上谈及“自己是单身贵族以后不想不结婚”这样的话题。
(二)
这些年,遇见过我父母的人,都说我好幸福,我像是活在象牙塔里的女孩,集宠爱于一身。我的父亲大概就是所谓的“严父”加“宠女狂魔”。
“骂过骂,饭还是要吃的。”就是父亲一直用于给我下台阶的口头禅。
我也不止一次的表达过我对父母的感激,尤其是对我的父亲。我可以毫不避讳的说,如果没有他,我活不到现在。初三莫名其妙的压力让我几乎天天以泪洗面,情商极高、洞察力极强的父亲就是我的人生导师,一次次的带我走出迷茫与哭泣。而我的母亲,虽然不懂如何表达对我的爱,说话常常会带有责怪的语气,却事无巨细的关心我。
理论上说,我就是在幸福中长大的孩子吧。可生命中的前十四年,与我可以称得上是朝夕相处、更为亲密的应当是被父母委托照顾我的,与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
(三)
我无法否认现在的父母的好,但也无法忘却儿时片段的记忆。我十二分的感激,但也曾失望透顶。
蜷缩在母亲怀里、眼里透着恐惧的小女孩;对着脸叫嚣的青紫的拳头;摔在玻璃饭桌上的筷子以及为了缓解家庭关系而跪下的少女的膝盖……一个孩子就这样承受了那个年纪的孩子不应该承受的东西。
早熟的缘故,所有人都把我当作倾吐的对象,不太懂事的小人儿就这样默默的分担着大人隐秘的压力。对于每个人,我都清楚的知道他们相应的禁忌与不能提及的伤痛。从未有一次,我用这些弱点反唇相讥,我的底线不允许。
我恨他们对我说,“这个话我就跟你说说,你不能出去跟别人说哦!”好,你说完,自己爽了,却把这样沉重的话题留给了一个孩子,让一个小学生独自去消化。我更愤恨长辈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孙女,你真争气,家里就指望着你这个才女啊!”怎么就指望我了呢?为什么要把我跟这个家庭的荣辱兴衰捆绑在一起呢?为什么平白无故的要因为这该死的血缘将我和素未谋面的人联系在一起呢?为什么……
我抱着病态的受害者心理说,我多么希望现在我的家庭不幸福,生活不美满,我多么希望你们不爱我,这样我就可以自甘堕落,接受自己所有的不好,把自己所有的不幸归结于你们身上。我希望你们不曾爱我,这样我才可以留下决绝的背影,名正言顺地离开。当然这样想是不道德的,是懦夫用来逃避自己无能的想法。
(四)
小时候的事情已经淡去,逐渐埋进了进潜意识的河床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一言一行。可我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质问,因为人要抱有感激之心。
你们变好了,佯装太平了,抹去了一切不幸福不和谐的痕迹,掩盖了我童年里最深最隐秘,就连我自己都无法察觉的阴影。似乎我也要理所应当的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了。从小到大的模范孩子,呵,我从来不稀罕当却偏偏是。年轻的孩子开始怀疑所有人,父母的夫妻关系,爸爸与爷爷的父子关系,妈妈与奶奶的婆媳关系,大家庭的利益关系……
她坐在餐桌上,缄默不言,饶有兴趣的看着所有人尔虞我诈。这么多年,她放弃了思考人性,对她而言,相信似乎远比怀疑来的简单,这或许也是她越活越简单的原因。
(五)
能不能有人轻轻的对我说一声,亲爱的,这不是你的错。你只管走好自己的路,不用担心,这是大人的事,我们会处理;亲爱的,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与其他所有人都无关,你不必束缚于爱的捆绑;亲爱的,对不起,你本不必承担这些。
后来,我无意中发现,我的症状像极了性单恋,他们说,这有关原生家庭。
身体从未忘记,一切可能都来不及,但可不可以,可不可以……
(六)
可终究我们无法要求别人以我们期待的方式来爱我们,每个人也都不可能孤立存活于世,必然或多或少要分享别人的故事。
如果你觉得它不是问题,那它就不是。
与其沉溺于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勇敢地走出来。如果没有人对你说,亲爱的,对不起。请记得告诉自己,亲爱的,这不是你的错,你值得被爱。别再裹足不前。珍惜现在爱你的人,勇敢的拥抱他们,也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人依恋理论 治疗方法
治疗师们发现,真正治标又治本的方法应该是,首先找到不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使其本人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非理性的或潜意识深处的观念,并用成年以后获得的经验和分析能力对这种观念做出判断,才有可能达到纠正的目的。
早期受到的待遇,只是母亲的一种处世方式,而与他本身的可爱程度无关。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并不是每个跟他亲近的人都会采取和他的母亲一样的方式来跟他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