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起这个题目是因为本想写关于《辩护人》的感想,却不小心写了诸多《我不是药神》的想法。看完很久,但很多细节都记得。因为制度的不同,程勇的法庭上没有辩护人,但我认为这部电影在艺术性上完胜辩护人。
《辩护人》这部电影是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为原型,讲了一个"很社会"的事例,来体现由宋康昊扮演的宋佑硕从一个逐利的小人物成长为抵抗强权,追求司法正义的"良心律师",当然结尾也不忘振奋一下人心,有一堆律师出来为宋佑硕辩护。但我更心疼那个作证的证人,得多大的勇气才能冒着放弃自己的一切的风险去做一件自己本可抽身事外的事情。
断断续续看了很久终于看完的一部电影,是看《我不是药神》之后受人推荐的电影。这类"社会题材"是电影在盈利,娱乐之外,发挥了另一个作用,引起共鸣,它会以它的角度来引导观众去思考一下平时不曾想到的问题。
这类电影是有套路的。
首先要有小人物的成长,从一个烂人、唯利是图的人,经过一系列心灵的震撼成长为一个有人性光辉、无私的人(因为一个人一开始就高尚就变成圣人了,也没有电影的戏剧性和冲击力)。
其次要有冲突,当然电影必须要有对立面,而这类电影冲突的两方必然是无奈的老百姓与官僚集团或者制度缺陷的冲突,一方面因为电影的受众是老百姓,迎合观众心理是每部电影会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类电影它的大方向就是针砭时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共鸣。当然如果能推动社会进步,完善这个问题就简直太了不起了。
最后,电影主人公要得民心来减缓自己的惩罚,这样才会稍微宽慰一下观众的同理心。《药神》是这样,《辩护人》也是这样。
小小的套路是为了让电影更具可看行性,但还好它们都是不错的电影。
更喜欢《药神》,一方面它是引起反响较大的片子,山争哥哥和周一围刷爆朋友圈,人们开始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关于情与法,大病保险,仿制药在中国的合法性,药品价格等等的问题,我的三观也在一篇篇朋友圈的"科普文"里立体起来,一个民族共同来思考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
另一方面更喜欢它的人情味,《辩护人》更像是写一个个人英雄,而《药神》前半部分用喜剧的手法较为欢快的节奏进入,而后半部分则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友情,亲情混杂在一起,很温暖。
另一方面很喜欢它的情感表达,吕受益,黄毛,病友群群主,牧师,每个人的情感都是立体的,鲜活的,吕受益的无奈,求生的艰辛,黄毛心思细腻,有情有义,群主谋生活的压抑和不易,牧师的正直。我相信不管提到哪个人,你的脑子里都是有画面的,吕受益看儿子的两抹微笑,黄毛以自己的理解来保护他的勇哥,群主在脱衣舞台前大喊大笑然后你一下就懂了她的压抑,牧师去砸假药的场子被人抬走还碎碎念着上帝然后你一边笑一边有点感动。
你仿佛看了一众人物的人生,他们因为一个疾病,因为一种使命感聚集在一起,而不仅仅是程勇一个人。
喜剧是该笑的,哪怕中间面对再多的问题,也要笑着开始和结束,我又想起了王传君的最后一丝微笑。电影很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