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5日上海还在封控期间,我心系以前上海那些同事,逐一联系,传递我的关切。在与同事小杨交谈中,她关心我曾经的理想“七个一工程”是否遂愿,并给予我鼓励。
“七个一工程”是我人生的奋斗目标,其中最后一个目标是写七本书,至今未能如愿,应该说至今还没有开工。今年三月初,我终止了在海南的一切生意,回乡,真正意义的回乡。人一轻闲下来,曾经的“理想”又重新泛上心头,写作的念头油然而生,这也便有了本书抒写的由来。
我出生于国家政治动乱年代,家庭“成分”是中农,自小便是在一种压抑和不公平的氛围中度过。心思敏感、脆弱、自卑,养成在旁边观察、思考的习惯,谨言慎行,也审时度势。
踏上求学之路后,尽管勤奋和努力,却天资愚钝一直不出众,仅偶尔能够抓住时代潮流的尾巴,不至于落后太多太多。
曾经赶上国家包分配的末班车,但车子不仅仅是末班车,而且年久失修、不符合环保要求、耗油、安全隐患等各项指数,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我这个国家包分配的学子,入职旋即失业,美其名“改制下岗”。
我没有选择自杀,没有选择暴力抵抗,我仅是怯怯跟着众人下水,怕得要死,怕被水淹死。这种怕,不是仅用文字就能够描述的,如果能够描述,就不至于有人选择自杀,选择暴力抵抗。我好在没有死,自1996年下水,一直浸泡到今年3月份才上岸,人的价值都被浸泡得寡味,只剩下渣渣,毫无价值。
上岸后的我,回首往事,淡然一笑:都经历了,无所畏惧!这也便是本书《清静无为》的寄托,而期望的,也仅仅是希望“清静无为”们,了解他们的父亲,并从那“坎坷飘零半生路”中悟出人生还可以活成:清静无为。
有半生辅叙,留半生待叙。
是为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