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44天。当一个人对生活没有了热情,没有了希望,他看到身边所有的困难,都像天塌下来一般,会压的他透不过气来,他只有屈服于命运,作出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对明天永怀热忱与希望,会觉得生命中的问题和困难就像门槛,抬起腿,使使劲,迈过去,希望就会呈现在眼前,回过头看,所有的困难并不是什么大事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36623397caaa7216.jpg)
2005年在浙江台州打工的川籍妇女尤国英,因为无钱支付医疗费,被女儿魏珍和丈夫直接送进了殡仪馆。这位可怜的女人当时是在还有救治希望的情形下,被送往火葬场的,寿衣没有掩住她眼角的泪水。这桩荒唐事终于被殡仪馆善良的工作人员发现,尤国英得以火口余生。
23岁的魏珍说,她和父亲考虑到实在没钱支付母亲的医药费后,才决定将母亲送到火葬场的。在她们老家,病在床上等死和在火葬场等死都是一样的等死。
我不想评判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济途径,我在思考的是,如果我是魏珍,我会不会这么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40e1ac97b9593d86.jpg)
也许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认为,对于一个对明天充满希望和热忱的人来讲,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求助于社会,求助于亲戚和朋友,办法总会有的,把尚未去世的母亲送到殡仪馆,不管什么原因,这实在是桩不可思议的反面典型。
每每想到这个等死要等到火葬场的悲剧故事,内心的震撼超越了怜悯。情不自禁地,我想起了狄晓丽。
22岁女大学生狄晓丽的父亲被确诊为淋巴瘤加噬血细胞综合症,需要进行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医疗费用需要近50万元,刚读完大三的狄晓丽勇敢地说,我不能崩溃,我的爷爷已经91岁了,身体不好,妈妈不在了,我爸爸能依靠的只有我。
狄晓丽的妈妈在她7岁的时候因白血病去世,父亲狄政果四处向亲戚好友借钱救治,最终母亲还是离世了。
狄晓丽与父亲相依为命多年,如今父亲的生命危在旦夕,这个22岁的女孩是父亲唯一的“救命稻草”。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be7561bdd088e274.jpg)
住院期间,父亲每天的治疗费用高达一万元以上。医生告诉狄晓丽,如果顺利的话30万元能完成移植,但是后续有许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如果父亲的身体有其他情况,还会花费更多。狄晓丽不放弃,通过求助,筹到了20万元,一半是捐款,另一半是晓丽借的。
“我还年轻,一定能挣钱,能打欠条我全给打欠条。”在上月末,晓丽求助山东商报时说。
晓丽今年刚刚准备实习,还没来得及好好孝顺爸爸一天,父亲就查出了这种病。
晓丽希望大家能帮帮她,救救她的父亲,她马上大学毕业了,还年轻,一定有能力挣钱还给大家。
狄晓丽说,她到现在都还瞒着父亲,告诉他是因为皮肤过敏引起的并发症。“我怕他知道实情以后,不舍得花钱治,钱没有了可以再赚,可我只有一个爸爸,我不想过年都没有家可以回,我愿意用我的一切救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74013f3261361fb2.jpg)
多么感人的话语,透过狄晓丽的承诺和勇敢,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决不向命运屈服的女性,一位在厄运面前决不抛弃家人的坚强的女大学生。
只有个体强大,奋发有为,社会救济或公民互救才会有积极意义,更见成效。
我相信,从魏珍到狄晓丽,见识不同,认知不同,对待困难的勇气就不同。但对明天是否永怀热忱与希望,无关学历,是每个人要坚定的最朴素的理念,有了热忱与希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高的险峰也能攀越。
自己把自己打倒,没有热忱,看不到希望,别人帮助你,你已没有内在动力,结果就要打问号、打折扣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8ee21756b29fb06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