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一个观点的质疑

对一个观点的质疑

作者: m大兵 | 来源:发表于2020-03-30 14:45 被阅读0次

        任长松先生所著的《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一书中,第三章讲到学校课程中知识具有建构性的特征及具体表现。作者希望阐明的是即使科学课程中的知识也是持续变化着的,尤其是社会学科类课程中的知识。如历史知识表现更加明显的建构性特征,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很大。我们的学生却常常相信他们的教科书中所写的就是历史而实际上那可能只是一种历史的描述或说法。​

    作者以历史为例,谈到中央一套曾热播的《走向共和》,以晚清民初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主要内容,以走进近代史上的民族精英为中华民族寻找出路的主题线索,塑造了一批更为逼近历史真实的人物群像,为公众呈现了对这80年历史的另一种描述。

     

        纪录片《走向共和》在注释中给出了不同人物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重新解读与定位,以期说明历史知识表现出更强的建构性。书中用长篇注释分析了这部纪录片受到热烈欢迎的原因,并且也引用个别媒体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注释的最后写到:当然这毕竟是一部艺术作品,其中还有一些复合生活逻辑的虚构情节不能把它当做历史学知识来评判。

          对这一观点本人不敢苟同,甚至感到了愤慨。

          首先《走向共和》作为一部纪录片呈现在观众面前。它应该是严肃的,在普通观众和消费者的观念中,它所呈现的是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经过虚构和包装打扮之后的历史,着是观众对于纪录片的理解,纪录片不同于可以虚构和编造电影情节。​

        其次,央视作为国家的权威媒体,在老百姓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在学术圈都有共识的前提下,竟然有许多不符合真实历史的可以矮化、美化、丑化的情节,这是不严肃且不应该的。​在这样的"教育"中,无法期待普通民众有基于自身知识的批判性见解。

    第三,普通观众对历史和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的了解,完全依赖并信任专家学者。公知们有责任将真实的历史情况严肃的介绍给普通观众。如果对其中的部分做出了虚构和、杜撰,则应该在节目播放过程中指出。而不是只是在学术圈内进行讨论,但观众并不知情。文中,作者也感慨学术共同体中某种新的共识,要成为普通公众能够享用到的消费品,竟然需要20年时间。我想早晨如此大沟壑的原因,是能是需要这条沟壑存在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一个观点的质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rv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