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两个娃都有课外,有针对学科学习的,也有培养兴趣爱好的。
我认识的娃的同学们无一例外的都有课外。所以说,孩子们上课外非常普遍,并不是学习不好的孩子会选择课外补课。恰恰相反,更多是学习好的孩子上课外,这些成绩好的孩子在课外搞提前学或者考证书。还有一些孩子,在校内基础上再做一些拓展,面向的是校内考试。我家娃属于后一种。除了学科课外,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课外兴趣,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等。
孩子们马上放暑假,面向暑期的课外信息,我每天都能好多条。这些课有长期的,系统学习某些教材,也有短期冲刺型的,比如专门针对分班,辅导的科目覆盖了所有的考试学科,包括体育。
这些卖课信息,我基本上都会看一看,但是肯定不会都选,面对五花八门的课外班,该怎么选呢?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家长在选课时,肯定是根据孩子的特点或者需求来选,我记录一下我在给孩子选课外时的一些思考。
学科课外的选课原则是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底层能力。
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校内学习完成。基于基础知识的能力提升,我们选择校外课来做一些辅助。这里的能力不是校内的短期拔高,也不是超前学,主要是学科的底层能力,比如语文方面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语文的文学素养;数学的思维提升、自学能力培养等;英语我看重口语。这些能力都不是短期能够提升的,都需要长期的迭代学习。
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我选了两个课,一个课注重讲方法和工具,每周一节课两个小时。比如有一个工具叫故事山模型,孩子们学习了这个工具,就可以用它来分析文章,总结文章大意,或者自己构造故事。类似的方法和工具是一般性的,孩子们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发散思维,构建自己的内容。
这里的方法和工具与刷题套路或者写作模版截然不同,后者给的答题或者写文章的公式。我觉得高一以前的孩子都不应该为了短期的高分而学习套路,这真的会限制孩子的思路,对孩子的能力提升没有多大帮助。
语文的第二个课是语文素养,偏重内容的学习,从词语、美文、诗词以及古文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每天花半个小时网课,内容不在多,注重持续积累。
数学课,虽然外界环境一直在说必须学as,不学as没出路。但是现阶段我真的没有发现我们有学as的潜质,所以我们没有选as。我注重孩子们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数学课,我们选择了在校内基础之上的思维训练课,比校内知识高,但是又没有as那么深的难度。每天大概40分钟左右自学,一周一节两小时的网络课。
英语课,语言的特点是工具,重在使用。所以,每天都安排了英文的自主阅读和睡前听力,每周有两次共50分钟的口语外教课,口语时间算是比较少的了。
兴趣课外班的选课原则是孩子真正喜欢。
兴趣班主要是美术,姐妹量都喜欢画画,画画对于她们就是放松,毫无压力,也无须坚持。孩子们画画没有考级,完全是凭兴趣引导,每周一节线下课3个小时。
姐姐还有一个古筝课,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练习,目前学到校外最高级别演奏级,一般的表现水平吧,考完最后这个级别就不再学了。为啥古筝要考级?因为姐姐觉得练琴很枯燥,鼓励她考级也是用阶段性成绩鼓励孩子坚持。目前每周一节线下课45分钟,更多的时间是自己练,其实现在练习时间很少了,一周最多三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体育方面,孩子们每天都坚持跑步1公里,在外面有一个游泳课,每周两次共2个小时。
什么样的课我不会选?
面向短期考试的班不报。
最近有看到一些短期TF班。我认为没必要报这类班,我不看重短期分数。相反,我认为只要孩子平时的基础搞扎实了,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内进行集中针对性练习就可以应对考试,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
讲套路的班不报。
我不喜欢套路,学习套路本质上是思维的懒惰。
基本不报线下课。
除了兴趣班是线下课,学科类的学习都是以线上为主。现在线上资源这么丰富,线上课的性价比较高,只要孩子真正去学,线上课的学习效果与线下课没有差别。还有一个原因,也是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接送孩子。所以,在疫情前,我们就坚持选择线上课,到现在一直是这样。我认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罗里吧嗦写了这些,权当记录吧。
#365写作挑战Day5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