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年我都会写这类总结文章,月总结、年总结,但每次开写不了多久,文字的走向就会变得很奇怪——陷入回忆。这就失去了“总结”的意义。
这次,我尽量写对。
1、大学毕业了,抵达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岗位。人生的可能性尽失。
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整个夏天的不合群儿、大四一整年的煎熬,记得对未来工作选择不确定性的迷茫和恐惧,但半年后回过头看,其实当时看似无限多的可能性,一步步来到我面前时就只剩下了一条路。
这可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我以前以为高考具备这样的属性,现在看来,只要有相对公平的考核评比,这个“选择看似无限多,其实就一个”的特点就会一直存在。大学的选项取决于高中三年,工作岗位的选择取决于大学四年。
2、考研失败,毕业设计的训练。
单独说这两件事,是因为这是我整个2015、2016主要且最重要的两件事,给我带来的遗憾、思考以及警醒有太多太多。
大学里另外的两件大事是2014年夏天的失恋和大三上学期的一个特殊选择。
这四个节点都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我目前仍然是这样认为的。
3、心态变得正常。
这个说起来比较虚,可能会言之无物,但这是我大学最大的成果了。
2012年刚入学时,最初的壮志情怀和学校灌输的教育让我的第一步跨得太大,以至于有些站不稳。到了下学期就迅速跌入低谷,想在大二上奋起直追时,还有些心有余悸,这样一个过山车的过程,让我在2014年春开始迷失了。利用网络,我触摸答案的过程持续了一整年,直到2015年夏天的一个短期培训。
这每一个过程我都能想起了发生过的的荒唐事(大多数我都用笔写下来了)。
不应该是这样,本可以更好的。
到此,我的认知失调了,也曾陷入巨大的痛苦无法自拔。超脱源自在荒无人烟的田野里站了两个月。也可以说是孤独。
下面列举一些正常变化:
- 发状态没有顾忌了(实现了网络和现实对等的我笔写我心);
- 注意自我表达以及仔细听别人在说什么(互动方面我还差了些);
- 对那些层出不穷的看不懂的名词不再焦虑(左派右派?各种和科学沾点边儿的xx 症、xx 主义等,更不必提那些根本不感兴趣的网络热词);
- 外在的事物不再能带给我困扰,尽管它也曾使我狂热、心动、苦恼,如旅行、恋爱、美食;
我曾被跳梁小丑一样看待,也曾在被嘲笑之后,涨红了脸与人争论,曾渴望一夜之间具备某种技能,获得大家的关注,也曾对某事辗转反侧,百思不得其解……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2016,我的各项指标数据依然不好看,但我正变得温和。
2017,我要提升这些指标的数据。
2017年1月2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