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清都”。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在古代,民间在重阳还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被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形象。所以人们爱它、赞它,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重阳之际,一边与三五好友赏菊一边饮菊花酒,也是一桩美事。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至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
“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
“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
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