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

作者: 活水江河 | 来源:发表于2023-05-05 18:41 被阅读0次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华文明讲礼节,重仪式,更为根本的是,礼仪确立了日常生活的意义及人们的价值认同。

“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现代文明社会的“礼”很多都是从传统社会中传承发展而来,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下面给家长介绍一些值得继承的古代儿童礼仪规范,古为今用!

一、个人仪表礼仪

1.晨必盥,兼漱口。——《弟子规》

解释:早晨起床后,要洗脸、漱口,精神气爽,有一个好的开始。

2.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弟子规》

解释: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要穿平整,鞋带要系紧。

3.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弟子规》

解释: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

二、言语表达礼仪

1.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弟子规》

解释:不说粗俗的话语,不去沾染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

2.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

解释:说话时能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

3.言忠信,行笃敬。——《白鹿洞书院揭示》

解释:说话忠诚信实,行为笃厚恭敬。

三、日常行动礼仪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解释:父母叫我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答应。父母让我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亲教导我们,我们要恭敬地听从他们的建议。父母亲责备我们,我们不能顶嘴,应该接受并遵从他们的教诲。

2.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规》

解释: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让父母安心。

四、人际交往礼仪

1.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礼记》

解释:与师长在一起,师长有所发问,要等他把话说完再回答。

2.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弟子规》

解释:当你要麻烦别人的时候怎么做呢?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而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为了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搅。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白鹿洞书院揭示》

解释: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再让别人去做。自己做事未达到目的,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一遍这些礼仪规范,看看哪些你们平时做到了,哪些还需要改善?

相关文章

  • 中国传统礼仪

    “九宾之礼”。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它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

  • 【原创文集】弘扬传统美德

    教育科学学院 18小教文 杨光燕 众所周知,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原创文集】弘扬传统美德

    教育科学学院 18小教文 杨光燕 众所周知,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以‘礼’服人,彰显中华传统

    以‘礼’服人,彰显中华传统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中华礼仪文化,学礼,懂礼,做个...

  • 匠人须知三十条

    “匠人须知30条”浓缩了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这些都是做人最重要的事和教育的基本,与中国传统文化...

  • 匠人精神三十条

    “匠人须知30条”浓缩了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这些都是做人最重要的事和教育的基本,与中国传统文化...

  • 匠人须知三十条

    “匠人须知30条”浓缩了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这些都是做人最重要的事和教育的基本,与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象征。《左传...

  •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以恕己之心恕人, 以责人之心责己。 见人错事,当如《论语》所言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弃前嫌,这才是胸怀。

  • 抱拳守壹 紧握元神

    中国传统礼仪,为什么是行拱手礼, 而非合十礼? 一个民族各有其礼仪,保持其民族礼仪风俗,正体现著自己的民族性,大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礼仪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dq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