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兰与自家兄弟姐妹和小公爷同在一家私塾念书,明兰字写得不好,先生罚她抄写盐铁论。一方面是锻炼她的书法,一方面,盐铁论本身也极具思想价值。
明兰一听说是《盐铁论》,立即傻了眼。洋洋洒洒六十篇,6万多字,让明兰三天抄完,怪不得明兰一听就呆掉了,为了求老师宽限一天,拿出了烹饪绝活,讨得先生欢喜,宽限了一天,这6万字,抄4天也是够辛苦了。可见古代的私塾先生,是相当严厉的。
从罚明兰抄《盐铁论》感受古代教育?小公爷见不得明兰受苦,送了她两支紫毫笔,还说要替她抄一半盐铁论,可是明兰拒绝了,毕竟先生是为她好。所以,她认真抄了盐铁论。盐铁论本就是为国家各项治国政策而辩论,或许也正是明兰认真做好了先生的作业,所以,后来在先生问及 嫡庶谁好的问题时,她才能思路清晰,才思敏捷,不卑不亢,让小公爷更是倾心有加。
从罚明兰抄《盐铁论》感受古代教育? 从罚明兰抄《盐铁论》感受古代教育?汉昭帝始元六年,汉朝主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接受谏大夫杜延年的建议,召开了一次盐铁论会议。会上以文学、贤良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是否罢盐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汉宣帝时期,桓宽根据盐铁论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形成《盐铁论》这部名著。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桓宽之所以将这本书取名为《盐铁论》,是因为朝廷仅仅接受文学、贤良的部分建议而废除酒类专卖,仍然继续保留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故宽作书,惟以盐铁为名,盖惜其义不尽行也。”
这次盐铁会议是在汉武帝长期内外经营之后召开的。汉武帝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生涯中,充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内兴功利,外伐四夷。这些政治军事大手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为了弥补空虚的国库,汉武帝实施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元狩四年。汉武帝采纳东郭咸阳,孔仅的建议,实施盐铁官营。同年汉武帝下诏初算缗钱,对商人征收财产税。元狩五年,朝廷下令铸造五铢钱。元鼎元年,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试行均输、平准。所谓均输,是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收取各地民众向朝廷进贡的土特产品。再拿到附近价高的地方出售,将钱交给中央。所谓平摊,是中央设置平准官,用价低买进、价高卖出的方法平抑物价。元封元年,在全国推行均输、平准之法。元鼎三年,汉武帝下令告缗,罚没偷漏税商人的财产。天汉三年,汉朝推行酒榷令,国家实行酒类专卖。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也重创了当时的工商业者。汉武帝晚年对自己的内外经营颇有醒悟,征和四年,汉武帝下《轮台诏》,表达了追悔之意。霍光本人虽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是他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明确的。
是否罢盐铁酒榷均属平准,是盐铁会议的中心议题。文学、贤良坚决主张罢盐铁官营,他们的主要理由是:
1、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算缗、铸五铢等经济举措与民争利,朝廷应该还利于民。
2、官府制作的铁器规格统一,质次价高,不适农用,铁官经常不在盐铁商店上班,民众不能及时买到铁器,贻误农时,有些民众不得不用木器耕种,吃无盐的淡食,器用不便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田地荒芜,民众生活贫困。
3、均输、平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官吏强征贱买、因垄断而导致物价飞涨、奸商囤积居奇等弊端,结果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并未带来朝廷所期待的均衡劳逸、方便贡输的好处。
4、盐铁官营支持了汉家外伐四夷的征战,而长期战争影响了民众的基本生活,内地民众苦于兵役和徭役,边境民众则 苦于戍守防御,实在看不到盐铁官营给民众带来什么福利。
5、礼仪是立国的根基,而权势财利是为政的残贱,不推崇仁义就无法教化民众,不大力务农就无法使国家富强。
桑弘羊等人坚持盐铁官营的理由是:
1、盐铁官营是朝廷为解决征讨匈奴费用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如果废除,就会导致边境军费不足,不利于完成汉武帝未竟的外伐四夷大业
2、盐铁私营为诸侯反叛提供了经济基础,促进了豪强势力膨胀和邪恶势力聚集,造成不法奸商垄断市场,形成“一家害百家”的恶果,因此不能放任盐铁私营。
3、官府资金充足,器具完备,铁器规格和价格统一,盐铁官营无论对国家还是对私人都有利。
4、中国古代有“名山大泽不以封”的传统,汉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完全符合古代传统做法。
5、实施均输、平准,是为了“平万物而便百姓”,是出于富国民足的目的。
6、战国秦汉之际儒生方士用五行配五方,这说明均衡有无、流通万物是天地之道。
7、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对内极大地开辟了山林川泽的财利,使各种货物越来越丰富,朝廷经费充足,民众生活不再困乏,农业根本和工商末业共同获利,上上下下都很富足,对外则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外国的资财,削弱敌国的经济实力。
由于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是由外伐四夷特别征讨匈奴所引发,因此在后武帝时代,汉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制定对待匈奴的政策,也是双方辩论的一个重要论题。桑弘羊指出,中国在东、西、南三方边陲已经消除边患,只有北方匈奴尚未归附,因此汉家要完成武帝的未竟事业,猛追穷寇,继续征讨匈奴,以短痛换取汉家的长治久安,不能让伐胡事业半途而废。他认为中国天子是全天下人的父母,而匈奴却没有向汉天子臣服,这是汉家所不能容忍的。如果不从事征伐和军备,就难以平息暴力侵害,将黎民百姓推向敌人。文学、贤良则痛陈连年征伐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为连年伐胡导致士死民疲,使人民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造成老母在家中垂泣,征人在前线忿恨,怨女在闺中叹息的后果,希望汉家能够休战,与民休息。文学、贤良指出,匈奴住在沙漠之中,过着茹毛饮血的野兽般生活,中国没有必要用礼仪去要求匈奴。尤其没有必要牺牲无数将士的生命,去占领匈奴所居的不毛之地。文学、贤良高举孔子修文德以来远的旗帜,主张朝廷放弃武力,运用文教德化的方法来感化远方异族,与匈奴和亲,用道德感化的力量使匈奴主动前来归附汉家。
除了辩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告缗、铸五铢钱等经济政策以及伐胡论题之外,与会双方还就一系列论题展开论战,诸如对商鞅、邹衍、李斯、晁错、颜异、狄山、主父偃等人的评价,如何看待儒学价值、贫富原因、孝养父母、汉代奢侈风气、官员贪腐、真假儒生、国家安全等问题,天子诸侯的园池是存是废,当世要务是什么,要不要开拓边疆,要不要遵守先王之道,什么样的人才是贤才,究竟是以德治国还是以刑治国,朝廷应该坚持王道还是霸道,导致水旱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在所有这些论题上,辩论双方都争锋相对,提出截然不同的思想主张。
文学、贤良都是当时的儒生经师,他们熟读五经,思想完全来自先秦以来儒家阐述的经学,而桑弘羊虽然也引用儒家经典,但他更多地杂取法家、纵横家、兵家、阴阳家等百家之说。汉代被学者称为经学昌明时代,自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之后,汉家以儒家阐述的五经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在《盐铁论》中可以看到,身为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丞相史、御史居然会在朝廷学术会议抨击儒学,嘲笑孔子,贬低王道,宣扬百家思想,而桑弘羊这位杂取百家之说的朝廷重臣,居然会深得汉武帝的信任。这说明即使在汉武帝尊儒之后,汉家官方学术思想并不是一刀切,君主往往会出于朝廷的需要而进行调整,台面上所说和台下所行并非完全以至。或许汉宣帝所说的“汉家霸王道杂之”更符合汉家官方思想的实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