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做了一次大冒险。在北京疫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去听了一场音乐会。
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了一场“以爱为名”的音乐会。一场充满了爱意的音乐会,浪漫的旋律,美妙的音符流淌进人们的心间,全都是温暖的印记和色彩。
我们去音乐堂,充满了“艰险”。音乐会在晚上七点半开始,于是早早地吃完晚饭,六点出发。已是初冬时节,天黑得早,定位不能定到中山音乐堂附近,离目的地还有一两公里的地方,出租车司机就不走了。没办法,只好下车自己走吧。
虽说来故宫不下十次,但在晚上,这七绕八绕地,绕得晕了头转了向。这一道又一道的关卡,也让人头痛,让人心烦,幸好有好心人,有敬爱的武警战士,给你指明方向;幸好还有美丽的夜景,一路走来一路欣赏,孩子更是驻足欣赏拍照,喜滋滋的。我不催她,迟到了就迟到了吧,这反正都是玩。
总是到了目的地,看到有几个保安在门口张罗,心里:这肯定是到了。真好,还有四五分钟。
刷健康码,刷行程码,进入中山公园;中山公园里,一片漆黑,也没个人指引一下,那真是瞎转。不过也看到有人在往里走,那肯定不是来游公园的,肯定是来欣赏音乐会的,跟着他们走,保准没错。
再刷健康码,再刷行程码,进入大厅,取票。终于,可以欣赏去音乐厅了。不过呢,转到音乐堂时,已是超过七点半几分钟了,只能等到一首曲子完了,才能进。只得在门外等候,墙上有一小视频,正是演奏现场。
门口有不少人等着进入,大多数是一家子带着孩子,冒着危险,过五关斩六将,来到这里,只为心灵得到放松,得到片刻宁静,也让孩子受着这艺术的熏陶,去感受这音乐的魅力。
几分钟后,放行,我们转手轻脚地慢慢地进入会场。台上音乐正在进行,台下的座位没坐满,好多都是空的,受疫情影响,说不定,上午还是出入自由,下午就被隔离了。
好不容易到了这儿,我们就好好欣赏吧。
找到座位,坐好了,竖起耳朵,全身心地放松。
音乐响起,是我最熟悉的《茉莉花》。孩子打着拍子,轻轻地跟着哼唱,沉浸在其中。看她陶醉的样子,她定是欣赏了,心情也得到释放,紧张忙碌地高三学习,也得到了片刻轻松。这就是这次来这儿的最大的目的与收获。
我们经常把古典音乐崇高化,把作曲家描述成是大神下凡,承担着普度众生的任务,不听古典音乐就意味着素质低下……其实听音乐只是审美偏好,与道德、素质关系不大。贝多芬的粉丝里既有道德高尚的人,也包括希特勒;
此外更多的是以“渊博”的文学、史学及绘画知识,辅以各种坊间传闻、真真假假的音乐家轶事,借助丰富大胆的想象力,为一首首乐曲描绘出生动的画卷或故事。以致普通听众认为在欣赏古典音乐时,必须要在其中听出欧洲宫廷的多彩画卷、或音乐家的浪漫生活、或欧洲风起云涌的革命与起义斗争、或西方经典文学的动人情节、甚至是深刻无比的哲学思想与人生奥义……反正我听不出,就欣赏不了古典音乐?
台上正在进行着《The rain 》,音乐舒缓,仿佛那雨是流进你的心田,滋润着你。我想这雨是杜甫笔下的春雨,润物细无声;也是那平缓流淌的溪水,潺潺地流。
我和孩子,还有其他人,一起欣赏,一起站起来,一起拍手,一起为自己在这样严峻时刻,还依然有闲心来花点时间,守护自己的心灵,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是另一种境界?
音乐会结束比预期的要早,是因为有的老师被隔离了,来不了。九点半前结束,打车回家,到家快晚上十点半了。
不知道下一次欣赏音乐会是啥时候。真希望疫情能快点结束,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按自己的生活节奏安排自己的行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