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作者:周鸿祎 、 范海涛
该书完整记录360创始人周鸿祎的成长历程,一个颠覆式挑战者二十年的创业历程。
有个学姐在360工作,听她的描叙,360的工作氛围很是欢快和轻松,每个月似乎都非常有创意和新意的活动,每每她发朋友圈参与活动集赞,我都会点开看看,加上之前整理了一番3Q大战的新闻,所以对这本书尤为感兴趣。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封面虽然对于流传的360流氓软件这个看法存疑,但是对周鸿祎这个人却是没有什么反感的看法,摘录些我所认同的他的看法。
互联网创业者作为其中一个马拉松选手,不应该看到现在这几场比赛就觉得格局已定,阶层固化已成定局。总有一天,旧的格局会被打破,会有新入者打破原有的平衡。正如凯文·凯利所说:“巨头体量越来越大,在短时间内这是自然而有利的.但长期来看,还是会有一些边缘化的公司颠覆产业。颠覆性技术永远在发生,而且是从边缘性的地方出现。这颠覆性技术具有这些特点:质量低.高凤脸,利润低,市场小,未被证实的,没有人愿意进入。
我相信,未来属于那些肯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默默耕耘的创新者。
目标真的很重要,毕业半年,工作半年,感觉自己一直在“目标”门前徘徊,始终不能得其门而入。
我一直这么觉得:作为—个年轻人,真正幸运的并不是在很年轻时就得到了很多财富,而是在成年之前就感觉到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有了目标之后努力才不盲目。在我们那一代,很多人接受的只是来自社会的“饭碗教育”,却没有接受过“梦想教育¨。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就会影响效率。在这一点上.我是幸运的。
我现在这个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小型初创公司,这也让我有机会可以体会到领导最直接的想法,关于公司走向、工作安排、职员调动,我是从员工的角度看待这些事情的,难免带着学生意气不成熟,但老板是从公司领导者的视角来看的,视角不同,看法不同,不敢苟同。
这让我想起,2003年我在运营自己创办的公司3721。当时“非典”袭来,已经没有人敢坐飞机了。而我却用逆向思维来进行思考,我想,现在没有人坐飞机,也就是意味着现在没人做生意了,而这正是我去全国各地推销产品、抢占市场的大好时机。于是我开始戴着防毒面具频繁地坐飞机,到全国各处去见代理商。有意思的是,国航飞机每次一落地,一首熟悉的乐曲也会随之响起。
以后我每次听见这首曲子,总会想起“非典”时的情形。(《水边的阿狄丽娜》)
红衣教主的学校生涯,中间有一段写自己对计算机的热爱,看完我十分认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本身就不爱编程的我何苦与那些本身对这些感兴趣的码农们一争高下呢,还是做自己喜欢、力所能及的事情比较自在。
在教改班.大家是凭着硬性指标来到学校的。同学们都是在各自省得过全国物理或者数学竞赛的冠军,有的甚至提前学完了物理和数学的大学课程。更有人本来已经获得保送资格.却偏偏要参加高考,用实力证明自己是全省第一,然后才来上的教改班。一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氛围弥漫在教室里。
我变成一个自我驱动型的人。我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和任何人展开竞争,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教主的思维确实超前,并且放在现在也是有加价值的。
现在回想,我当时已经用免费的思维来考虑互联网的问题了。在当时,我已经思考到了,互联网的精髓在于获取海量的用户。有了用户,就可以在平台上思考多种其他的战略。现在看来,这种思想是比较超前的,也是今天很多互联网公司创立时采用的策略。但是在90年代的中国,你很难让别人理解免费的神奇功效。
对我已经认定的事情,别人的评价起不到丝毫的影响。我唯一的目标就是找到能够认同我产品和理念的人。但是真正找到理解这个产品的人又谈何容易。这也是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说,创业者的孤独,不仅仅是要忍受创业路上资金的捉襟见肘、寻找投资的种种困难,还要承受大多数人可能根本听不懂你的创意的现实,一时间,你成了孤独的星球。
创业者练就的本领是,即使你已经把你的理念重复了一万次,灭一次重复都像是第一次。这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你本身就和创业这件事谈着恋爱,就算重复一万遍,也不会厌倦.
2000年到2001年,互联网热潮之后,迎来了互联网的寒冬。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见证了大家从玩命烧钱到泡沫破裂的过程。那真是大厦将倒、盛景不复的凄惨。只有有互联网信仰的人,才能在这片萧索下活下去。
愿天下所有的产品人都能明白这句话,伟大的应用都是极简的,正所谓大道至简。
互联网上的应用,多一步就是99%的损耗。
教主的雅虎工作生涯,只想一心做搜索
Google在中国的策略一直充满了悖论,它投资了它的竞争对手百度。对于百度这样的直接竞争对手.你要不然不投资它.要不然就投资大可以控制它。结果Google投了一点点.最后又抛售了股票,总之,这显示了一家公司在全球都具有优势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困境。
经过大学毕业之后的几次创业失败,经过了在3721创立期间九死一生的故事,我更对韦尔奇的书《商业的本质》里所描述的内容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很稀缺的优秀品质.我们谈论的不是对风险的普通容忍,也不是高于平均水平的容忍.要成为一个企业家,你需要极大的勇气、疯狂的激情和超出理性的决心,忍受反复出现的近乎死亡的体验。
在外企里浸润了一段时间,我终于明白,很多人在跨国公司里工作,首先想的就是明哲保身。人们彬彬有礼地在邮件里踢着皮球,用非常礼貌、文雅的英文相互推诿责任。在年终聚会上,大家做出一堆眼花缭乱的PPT来麻醉自己,整个团队都像是生活在《皇帝的新装》里,毫无地气可言。
在外企里,大家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的位置,尽量少得罪人,就是一种成功。雅虎的外企基因,决定了它在中国市场这种你死我活的氛围中前行很艰难。尤其是对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品牌的优势微弱极了,在人们用脚投票的环境里,产品不好就意味着毁灭。
腾讯,我十分不喜抄袭这件事情(石墨文档和腾讯文档),但却又是中国互联网现状,你有好的idea,我有好的team,合作应该是最佳的解决方式,但如果双方都不肯让步也没有合作的想法,剩下的就是最现实的抄袭。
其实,早在2008年,我就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腾讯来了怎么办?那个时候,360安全卫士的装机量已经过亿,但是我高兴不起来。我早就说过,做互联网的人,一定会遇到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生、死、腾讯。腾讯就像一个天花板,你怎么长都要碰上它。它发现你长个儿了,就会自动往下沉,压缩你的生存空间,再把你压回小个子。
任何做客户端的都怕腾讯,主要是怕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被它抄袭,它做得虽然不如你好,但跟你差不多,而且还要抢在你前面去注册专利;第二个,它的推广平台厉害,一天好几次给用户推,时间一长安装最自然就上去了。要是这样推不成,那就采取“默认勾选”的方式安装.QQ一升级,莫名其妙就安装上了。
每每觉得自己眼光不如别人,认为这是天生的,虽然不否定天生这件本身存在的因素,但也请相信“久病成医”,你也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从与众不同的视角散发出的观点也有可能是十分好的意见。
高瞻远瞩不是天生的,每个人的见识都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我也“短视”过很多次。
暂且没探究360是否真是流氓软件,但它为大家打开了免费网络安全的大门,这件事是值得说道说道的,虽然我同事们一直不屑于我使用360浏览器,我只是现阶段没有那么多需求,简单能用就行,加之我又是一个懒人,收藏的网页地址很多,搬运甚是麻烦,也就这么用着了。
阅于2018年12月11日星期日 下午。下一篇想写《腾讯传》,看看两者之间那场战争是怎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