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小 写于『4月写作陪伴营』
今天下午在书写的时候,我深入观察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一直在极力的隐藏自己,尤其自己身上优秀的、闪光的部分,我一次次将它们隐藏起来,甚至心里还觉得藏的越深越好,越不被人看见越好,因为这就代表着安全。只有把自己深深的埋藏在人群中,我才能安然做“自己”,可这个“自己”却并不是原本面目的自己,被我修饰了,改头换面了。我展现出来了只是真实自我的微小的一部分,或者有可能我动了动手脚,展现出了我希望向大众展现的样子,虽说我们身处于社会,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带着面具与人交往,但这副面具的厚度越厚,离真实的自我也就越远。
而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吗?不是的,明明我也渴望更多的展露自己内心真实的部分,但是在我跃跃欲试的过程中,总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我在试探的边缘拉回来,告诉我,不行,不安全。
我记得去年有段时间内心非常想尝试多表达自己,却一次次没有实现,好多次,通过朋友圈、公众号或者一些其他渠道和平台发表了自己最近的想法、感悟,关于我的事情等等,发完之后就立马感受到强烈的不安,然后不断的在删除、保留之间纠结徘徊,纠结的过程中也让我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的敏感,怀疑自己的脆弱。
到底这个不安的背后是什么呐?我为何会觉得表达出来会遭受到什么?
比如现在我正在写这篇之前,以及正式进入到4月份的写作陪伴营之前,我觉得自己是时候应该尝试往外走一步了,2月和3月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不停的在纸上和自己对话,一直深入深入,我看到了一些东西,也成长很多,我很想把我成长的这些东西,甚至是从几年前开始我一路跌跌撞撞走来获得的经验,我吃过的亏,总结下来用文字或者什么方式分享给大家,我很想分享,很愿意分享,可是一到要往外发声的那一刻,我就畏缩了。我很害怕,我担心,我的分享和发声太微不足道,我担心我多此一举,我担心自己说出来的、总结出来了别人根本就不需要呐,我害怕别人对我的轻视。
当我选择面对笔记本独自倾诉时,我能感觉到我被足足的安全感包裹着,但我一旦选择将自己的表达置于一个敞开的平台时,那种恐慌感顿时就袭来了,我内心的力量不足以支撑我去面对一个无限敞开的东西,因为无限敞开意味着无限可能,但也犹如战场一样,你被攻击时就没有了庇护的场所,遮挡的盾牌,所以我还不够强大,尤其是我的内心,还没有成长出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未知的一切,我习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做自己擅长把控的事情。
这样的我,在我选择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始终不够勇气,尤其是面对未知的挑战时,我总是会退缩、畏惧,甚至有时候干脆一跑了之,我没有直面挑战的勇气,我只愿意做在我控制范围内的事情。
这就是现在的我,胆小、害怕,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内心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但我也看见了,我接纳当下的这个自己,我也期待未来她有发光的那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