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离重庆那么近,直到今年才去第一次。
周五晚到达成都东,放下行李就出去跟朋友们碰面。第一次见面的朋友,多少有点拘谨,吃点东西,喝点小酒,话口就打开了,气氛也就融洽起来了。酒饱饭足之后就各回各家休息,等第二天出行。
第二天被窗外的阳光和施工声叫醒,拿起手机看了看当天的温度,穿短袖出门正合适。洗漱完成就出门去汇合吃饭。晚上回家的时候不觉得,白天才意识到成都的红绿灯真的很多,感觉几百米就有一个红绿灯。车刚提速就慢慢停了下来。安静的车内,只听到师傅不停切换档位的声音。走走停停一二十分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白天的成都街头,到处都是潮人。我像是土狗误入大城市,于是火速走进店里坐下。当不了潮人,就专心做干饭人。夹一筷子泡椒蛙蛙打开一天的胃口。蛙蛙个头不算大,但入口就感觉到蛙蛙下面还垫了莴笋片和面条,一起焖煮之后都格外入味。吃完饭便开始第一个目的地——武侯祠。
出了地铁口,离武侯祠还有一段步行距离。边走边看,发现很多穿着民族服饰的藏族的同胞。他们拥有着被高紫外线宠幸过的肤色。一家店铺外站着一位女性,她向店主询问着什么。从我的角度,只能看到她背后独具特色的盘发,幼童在她背后安心的睡着。路过的男性脖子或者手上都挂着长珠串,悠然的跟同伴谈着话。
到达武侯祠,沿着红墙走。带着相机的朋友招呼着其他朋友站过去拍照,来往的游客有点多,就说这去前面一点的地方再拍。往前走,到一处湖上观景台。被同伴呼声唤去,看见一位穿着红色毛衣的奶奶靠坐在石堆上,模样可可爱爱。最开始以为是奶奶走累了,在石堆上晒太阳休息,把目光往旁边移一下,才看到拿着手机拍照的爷爷,原来是老两口一起出游。我不知道爷爷相机里有着怎样的风景,但是知道,奶奶一定是唯一的主角。我们看着这一幕,不由的笑了笑,不再打扰老两口拍照,走到观景台上,看看湖里有些什么。
湖中不远处有几条大锦鲤游弋着,偶尔露出湖面,偶尔潜入湖深处。有的形单影只,有的相互依偎。这湖,就是它们的世界。把目光收回,往下看,发现了一只“摆烂”的乌龟。它懒洋洋的挥动着四肢,周围都不带一丝涟漪,想晒太阳了,就伸长脖颈,将头破出湖面,暴露在阳光之下。累了,就张开嘴巴,吧唧几口湖面的漂浮物。再往台柱看,还会发现许多的小蝌蚪,相比于摆烂乌龟来说,它们就活力十足,不知道是在找妈妈,还是在玩耍。
往武侯祠更深处走,看到更多特色的建筑,长廊里坐满了前来游玩的人们,阳光的午后,在此刻显得格外的惬意。我们又走进锦里,发现里面的游客更多,石板铺的道路,两旁的商铺都具有古香,熊猫的饰品更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同伴走进一家店里,问我们需不需要,见我们摇头,她便自己选了一个小熊猫的发饰,付完钱便戴在了头上。
武侯祠打卡完,我们就去了第二个目的地——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和武侯祠,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武侯祠是带有历史沉淀的古色,东郊记忆就是现代化设计的标志。里面有各种的潮牌店铺,我们一走到附近,就觉得是被潮的犯了风湿。街上也都是年轻人居多,各有各的穿衣风格。随便拉一个人,都有走秀出片的效果。
一路走走停停拍拍,时间就这样流逝。天也渐渐阴沉了下来,开始吹起了冷风。穿着短袖,露在外面的胳膊被带的激起鸡皮疙瘩。走了一天的小腿也有点酸痛,肚子也空荡荡,回到地铁站,坐回城中,往火锅店进发。
选了一家街边十分亮眼的火锅店。看着店外坐了许多人,还以为需要排队。店员问我们有没有预约,我们底气不足的回了一句没有,心里想着不会得预约吧。内心os还没想完呢,就直接被店员带进去了。在川渝,什么时候吃火锅,都不会是唯一,我们坐下,发现旁边桌已经吃的热火朝天了。在点菜的空隙,望了望周围的装修,是那种80 90年代筒子楼的样子,我们桌子后面还有个小卖部的窗口,里面放了一些饮料和口香糖。另外一边是红色的旋转楼梯,二楼做出类似阳台的设计,上面还挂着腊肉之类的装饰物,会有出片的感觉。
选锅底的时候,本来想照顾广东朋友点鸳鸯锅,但是广东朋友“宁死不屈”,坚持点红汤,最后就点了中辣。菜陆陆续续端上来,桌子有点大,一片一片烫有点费力,于是我们就把火锅吃出了麻辣烫的感觉,一股脑儿全部倒进去。我们点的都是易熟的,烫好了,我们就几筷子一夹到碗里放凉。大口吃肉是最爽的,哪怕是烫嘴的火锅也不例外。我们吃完没啥感觉,广东朋友就一直吸气,喝唯怡,吃冰糕缓解辣度。
走出火锅店,夜晚的温度明显低了许多,站在空旷一点的地方,能感觉在下麻麻雨,火速打车出发下一场。等到再下车时候,雨打了许多。询问酒馆还有没有空位,被告知只有室外,到位置坐下,发现真的是有点冷。风雨从四面八方吹来,沙发还没坐热,就看到不远处的遮阳伞被大风吹翻,店员们忙去控制,风中还夹杂着许多的杂质,拍到我们脸上和身上。实在觉得不行,我们就想换一家店。结果一出去,我们就无处遁形,被风雨狠狠攻击,好在很快找到了一家室内清吧,这才阻挡了外面的湿冷。
平时都是小麦果汁喝的多,这次倒是喝了其他的,长岛冰茶、今夜不回家(不记得是不是这名了)、轰炸机和龙舌兰。龙舌兰确实是第一次喝,朋友点的。她先是蘸取一小撮盐放在虎口,轻轻呷一点,一小杯龙舌兰一口下肚,最后在吮上一块青柠。第一次看到喝龙舌兰的我,确实是涨了见识,复刻了一下,食盐咸咸的在口中还未化完,便拿起龙舌兰,刚靠近,就闻到酒精味,一口闷下,嘴里的咸味已经被冲没,取而代之的是酒精的味道,不烧喉,很顺滑。再吮一口青柠,淡淡的酸味在口腔扩散。不得不说,体验还是很奇妙。轰炸机就用喷枪在上面点燃,再插吸管一饮而尽,巧克力奶香留在唇齿间,让人回味。
把酒都清完,窗外风也不在那么喧嚣,雨也停下,带着一身微醺打车回家。
最后一天的外出行程,就是去人民公园喝茶。
前一天的妖风和大雨,将温度降了下来,短袖加外套都觉得有些冷。天虽依旧阴沉,但也阻挡不了周末成都人民喝茶热情。
在公园内的餐馆,吃了几样成都小吃。熊猫汤圆,圆滚滚的汤圆,被装饰上了五官,熊猫的模样跃然于碗中;黑芝麻白糖馅的蛋烘糕带着刚出锅的热气,松软蓬松,咬上一口甜香四溢;甜水面一端上来,就让人食欲大增,迫不及待用筷子搅匀调料,选一根适中的送入嘴中,丰富的酱汁口感在嘴里爆开。面条的口感不似我之前吃的速食甜水面口感,但好在浓厚的酱汁加持,不一会儿就扫光了一碗;川西凉粉是黄色的,让我不由想到了米豆腐,但入口的感觉跟米豆腐相差甚远,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相对于甜水面的裹味,凉粉就显得逊色很多。因为还吃了些其他东西,凉粉确实是吃不下了。
走到最近的一家茶社,放眼望去的院坝和长廊,摆满了桌椅且座无虚席。大家嗑着瓜子,吃着茶点,时不时用茶水润润喉,自在的享受着周末下午。没有位置容下我们五个,我们就往更深处走去,去了另一家更为幽静的茶社。
选了长廊拐角的一个位置,五个人刚好坐下。点了五杯茶,阿姨将保温桶放到我们旁边,以供我们自己添水。我点了一杯竹叶青,添上水,盖上盖,等待茶叶下沉,泡出茶水。起初茶水烫嘴,便把盖放到一边,结果还未下沉的茶叶一并进入口中,实在影响喝茶口感,想起之前看到别人喝盖碗茶的样子,用盖子轻轻拂去浮在上层的茶叶,然后虚掩住出茶口,轻呷一口,略带涩的茶水流入口腔,顺势而下,身体也渐暖了一些。大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身边几座人陆陆续续的离开,我们看下时间,是时候吃晚饭了,就离开前往预定的饭店。
之所以是预定的饭店,是因为大家计划给即将生日的朋友一个提前的生日惊喜。主要策划人有两个,我们剩余两个就是前排吃瓜群众了。
朋友走到前台,核对预定信息,我顺势靠在前台的台子边,发现爱心形状的可爱蛋糕放在那里,心想不会就是这个蛋糕吧。还没等询问认证,就被服务员带着上楼去了包厢,包厢名也非常顺,666。
坐下之后,策划人两位显得格外的紧张,用尿遁作为借口出包厢和饭店服务员商量庆生的事情。剩余两位吃瓜群众跟着寿星闲聊着。菜陆陆续续的摆上了桌,两位尿遁的策划人也回到座位。大概饭店为了表示诚意和人性化,亦或者是商量时候没对好时间点,饭刚开始吃没多久,就有服务员端着长寿面进来,询问是哪位朋友生日,当时我们四个知情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反应迅速的说是自己,后面觉得不妥,就指向了真正的寿星。寿星明显一愣,说了句谢谢。不得不说当时的空气,确实是几秒钟的安静。
吃到中途,觉得差点喝的,借着点红酒的由头,两位策划人又出去准备进行庆生仪式。我第一次在包厢里感受到了大声密谋的事情,寿星也感觉到,说着有点紧张之时,包厢门被推开,服务员端着蛋糕进来,后面还有朋友穿着熊熊玩偶衣服进来。寿星看到这一幕,再听到庆生词的时候,直接一个泪奔,另外一位朋友也顺势送上了鲜花,我们两位吃瓜群众就拿着手机记录了三分钟。
寿星非常感性的说道,已经很久没有过过生日了,觉得很丢人,因为眼泪根本止不住。我们其实都是不怎么过生日的人,但在摄像记录的那时候,我也觉得很感动。大家一起吃了生日蛋糕,一起拍照。在成都之行的尾声,留下了值得纪念的时刻。
从成都回来之后,就想着用文字记录下这几天的感受,但是怎么写都觉得是口水话的日记。中途也想过要不就算了,反正有照片,也算是记录了,潜意识会觉得放弃会有空缺,于是还是慢慢完成了。这一篇,也是我目前为止,除了论文,费时、字数最长的文了。
我不是一个爱出门的人,因为我会觉得麻烦。在这一次成都之行后,会有更多除日常生活外的思考和发现,偶尔有机会,去到陌生的城市,何尝不是对人生的拓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