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荣格_《心理类型》系列 1

荣格_《心理类型》系列 1

作者: 慧眼蕙雨 | 来源:发表于2019-11-03 18:29 被阅读0次

    前言:开始阅读前,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非常重要。由此,整个阅读过程中,对于书本知识才能做到进得去,出得来。正如作者所说,任何事情,并非单一要素影响,且任何个人无法做到全然的客观,尽力避免主观就非常好了。

    这样的导向,书中精华,才会被抓取。与不同领域知识做融合分析,与现实当下实际情况做比对,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知识体系。

    读书的终极目的,不是跟随,是要建立独立思想,不断突破,这是自我进步的驱动力。

    -------------------------------------------------------------

    回到书中,荣格本是精神科医生,这本书特别对如下4件事做大量分析和阐述,最终构成这本书的丰富。这也是对其观点,对其理论最终形成给予了支撑。

    1) 作者结合自己疾病治疗时的观察;

    2) 追随弗洛伊德的学习:

    3) 突破弗洛伊德单一归因做法:

    4) 从医学科学领域,跨越到哲学、社会学、人文、历史和美学领域:

    通读完本书,若有机会做4个基于此理论基础上世界著名的心里类型测试,就会更加理解测试的结果 。对于不同阶段测试结果的变动或者不变后面的逻辑会更清晰。先将自己理清并理解接纳自己的个体,才能够充分理解外界和他人,并与之建立协调融合的关系 。

    全书十一大章节,从古到今,跨越神学,历史上著名的争论,曼妙的古希腊神话,美学,哲学,传记学,直到最后第十章才将其理论完整合盘托出。

    我们就从这个完整理论来认识荣格,来感受这本书的魅力吧!

    【心理类型】

    一、荣格将人按大类分为2个主要类型          内倾和外倾;

          在这2个主要分类上,又建立4个维度:感觉、情感、思维、直觉;在双维度下,具体又有8种小分类:

    外向感觉、外向情感、外向思维、外向直觉

    内向感觉、内向情感、内向思维、内向直觉

    这样的框架体系的底层建立基础是什么呢?是一般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互动。补偿性机制的作用,就是一般意识和无意识性彼此跷跷板,或2者必须共同充满整个大脑的思想活动,此消彼长,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决策导向。

    第十章对8个类型各自做了极为详细的解释,我在第二个系列中,再和大家分享。

    二、看第一章到第九章先

    第一章 将古代心理学在演进中被淘汰的观点和原因做了分析;教会中激烈的神学争论,不是仅仅停留在争论的主题和双方各持的观点上,继续推演,要看历史背景,看各方利益出发点,最终看到这种争论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实在十分精彩,对于我们理解宗教信仰对生命的影响,在历史中的作用!

    第二章 席勒关于类型问题的讨论,再次将今天我们强调,艺术是最完美将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和逻辑学结合在一起的最高体现。今天,我们说创新创意和洞察,这一切在科学中迸发,在艺术中建立和训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父母让孩子不断接受艺术熏陶的原因之一。

    第三章 太阳精神与酒神精神。我个人理解的是自律和放纵之间的和解。希望和放弃之间的和解。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才能督促二者的和解呢?人们是有意识推动这种和解,还是无意识也会推动呢?

    第四章 人类性格区分中的类型问题。乔丹的感情类型划分,显然为荣格做心理类型划分奠定了起点和基础。荣格非常清晰指出乔丹类型划分为自己心理类型划分奠定基础。同时,也明确了乔丹武断而造成的缺陷。

    第五章 荣格巧妙的用希腊神话人物,来显现他要表明的外倾、内倾和无意识补偿等等。甚至通过不同人笔下同一人物将外倾和内倾的阐述,用故事解析到了极致。

    第六章 心理病理学中的类型问题。这里最有趣的部分是作者如何解释“胡思乱想”的产生过程。原初功能和紧张程度也一再被作者提到。荣格提出心理病症上的表现在追究原因时过于归纳于生物学的逻辑,需要追加造成生物学反应机制的原因。我在此理解,为什么精神疾病治疗中,根据实际情况,介入心理咨询,实际也是类药性的处理方式。

    第七章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移情和抽象,被对应了西方和中方的艺术理念。艺术的表达,是审视万事万物的角度,思考世界和自己的关系,同时也将这些内在的感受和心理活动,用属于各自的方式表达的过程。

    作者称美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部分,那么,现在的绘画疗愈法就可以非常好理解了。同时无论孩子或者成人在美学中徜徉的热情,也能说明今天大家在跨领域对成长性的效果上的认知。

    第八章 现代哲学中的类型问题.这一篇中,8个对立范畴的解释,引导我们理解荣格对詹姆斯类型观的总体批判。落脚点在于,表达荣格对 “实用主义态度”和“真理”之间的冲突的理解。荣格说:虽然实用主义是不可或缺的,但它(实用主义)以完全屈从为先决条件所以创造性的枯竭就是它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这句总结,就是蕙雨我的Aha moment,因为商业和业务模式,包括组织效率设计时,甚至包括企业战略和市场战略的设计,信息化系统决策模块的设计都要求“实用主义”和“企业或者商业本质”并举,任何追求其中单一要素的,会很快迎接下行曲线。

    8个对立范畴,这里一定要列举:

    理性主义对经验主义;唯理智论对感觉论;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乐观主义对悲观主义

    宗教性对非宗教性;意志自由主义对宿命论;一元论对多元论;教条主义对怀疑论

    这些对立范畴,恰恰是我们心理活动中各种情绪的纠结所在,只是大多数的我们在岁月的磨练中才会恍然大悟,或者就混沌至尽头。

    第九章 传记中的类型问题

    这是全书中,笔墨最少的部分,荣格只是表达,传记既有写实部分,也必定带有传记作者自己的主观观点和情感部分。

    此篇的读后感,就是,阅读传记时,不要拘泥于一书一家之言,也不要拘泥于传记人物一己之言,扩大背景链接,扩大与其关联的人和事的连接,扩展时间,这样就能够相对客观了解传记人物的心理底层驱动性。

    第十一章满满的定义,让人无比感激荣格的细致。仅仅为了带领读者共同对概念统一认知,并强调关键概念的作者之见解。这也是我拜读的不多的书中,难得的部分,专门拿出一章来和读者分享。

    总之,荣格作为一个探索性极强的人,在离开弗洛伊德时,看起来,他真得属于内倾型。据说其后期十分迷恋神学和玄学,似乎又有些外倾模式。

    这本书,值得对每一个章节去深究,不仅跟随其又捣腾了一遍历史,同时经历了对人性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如今心理学本身就处于发展、探索和进步过程中。荣格提出的,人类实际无法完全摆脱主观性,是我们对知识态度的一个正确导向。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了解心理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不会形而上学,也不会随波逐流,同时,也提高自己对心理学的理解和辨识!只有这样,知识才能真正拿进生活中,为己所用。

    ==============================

    关于这本书读下来,书中介绍的内容,还有几个问题,还需要思考:

    1) 荣格认为,人的性格不受遗传影响

    2) 荣格认为,人的性格不受性别影响

    3) 荣格认为,人的性格不受生活环境影响

    我觉得很困惑,因为明显荣格认为无意识中,有很多就来自于祖辈。要继续探究。

    还有一个问题,荣格的理论基础在心理领域内是哪些理论的基础?而新发展的理论中,哪些又突破了荣格的理论中的哪些问题呢?同时,我们在心理学的运用上,除了MBTI职业性格测试,凯尔西气质测试外,还有哪些工具是立足于他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呢?

    带着这众多的问题,建议各位畅读《心理类型》,并一起期待系列2的分享。

    ==============================

    荣格,真的是具备科学精神和逻辑的人,即使他关注了神学,社会学,美学等等,本书他全部的解析十分生动而清晰的架构在逻辑和深入刨析的严谨上。

    书读百遍!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荣格_《心理类型》系列 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ll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