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音乐引来凤凰的地方会是什么样儿的?我们期待,我们好奇。
今天上午四小时的车程,我们由武汉来到了恩施来凤。与武汉这座高速发展的新兴之都相比,这里,多了一腔风土人情。大巴缓缓融入自然,沿路山坡上,茶田茸茸的团着,一副秀气的模样儿,漫山遍野地溢着泌人的茶香,令人嘴角浮出甜笑......仿佛置身在画中,当地人对自然所产生的敬畏之心便融化在一草一木中了。
有凤来仪,出自《尚书》中“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颇有一番礼仪之邦的风范。然而,在河上坐船时,指尖通过水流刹那时的冰寒与流玉般的柔软,心中仿佛随着水流而波动,唤醒了久居城市而渐渐麻木的心。闭上眼,我耳畔便响起昔日人们的欢笑,农耕时咿咿呀呀的山歌,振奋人心......睁开眼,眼前却只有这晚春的暮色,耳畔只有水流的声音。他们已隐在这山川河野之中了吧!那一颗颗曾真诚活过的心,哪里去寻觅?唯有这条河罢......
河流蜿蜒在山谷宽阔的河床上,远远望去恰似一汪润泽的青绿带子,向前流淌着。山谷上,红的瓦,白的墙,构成一座座鲜亮的古朴的老庙。一排排,一群群,融洽地分散在山坡上。在坡腰处,矗立着一尊高大的观音,几乎与山一般高。
“人是自然中多么渺小的一部分啊!”我不禁由衷地感叹。并渐渐懂得了一草一木中,对自然的敬畏。前面,是奔流向海的河。而它所承载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河流的本身,它是世世代代人生活的缩影,是岁月的见证。而我则是时间这条生生不息河中短暂的一束。多年阳光照射以后,我又能留下些什么呢?
(二)
真正的校园生活是在抵达后第二天开始的。当我们看到来凤中学时,惊讶之余,便是深深的羡慕——崭新的校园,英伦古风的尖顶高楼......这一切,都大出我们的意料,这与我们原先想象的完全不同。
还没下车,大门内一字排开的欢迎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整齐地鼓着掌。羞涩的一张张土黄的脸上因兴奋而红扑扑的,眼神炯炯中开心与紧张混合着,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那种自然与淳朴让我心头一热......
中午,我已经与他们很熟悉了。他们是701班的学生。听校长说,能在来凤中学学习的都是全县挑出来的尖子生。上课时,他们一个个认真地端坐,即便是一些副课,他们也做细致详细的笔记。每每老师讲课时,他们每个人的目光如影随行地跟着老师,笔在空隙的时候飞快地写着,与纸发出“沙沙”的摩擦声,他们仿佛做什么事都一丝不苟。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是令人感动的。
第一节课下了,同学们便三两下去集合了。操场不大,不过是一个篮球场的场地。不一会儿操场上便站满了人。做完一套广播操后,他们之中一列穿着特色民族服的学生跑出队列,伴随着动感的舞曲,全都欢欢喜喜跳起来。他们笑着,跳跃着、旋转着,伴着节拍踩着点跳着,仿佛一群精灵,微笑是他们的魔法,那移动的身影里,仿佛燃烧起无穷力量。
(三)
第二天是来凤中学的小假,按计划我们跟随结对子的同学回家。现在,我对来凤中学已有了初步的印象。
临走前的晚上,我第一次有了集体宿舍的体验。下了晚自习,夜色已经浓了,学校里所有的路灯已经全部亮了,倦意渐渐袭上心头。
“嗨,小熊。”聂灿笑着拍拍我的背,“你等我一下,我去跟我妈打个电话,让她明天来接我们回家。”她一改疲倦的神色,蹦跳着走出了教室。闲着也无事,我便也跟了去。
打完电话,我、聂灿及三个同宿舍的女孩一同回房了。她们中一个女孩胖胖的,扎着浓厚的高马尾。另两个矮小的女生像一对双胞胎一样,亲密地牵着手,几个人一路上笑得很开心,每逢什么有趣的地方便“咯咯咯”地笑着,眼睛眯成线。
“搞莫斯撒!”高马尾笑着轻轻拍了我一下,我也笑了,轻轻拉了下她的马尾,马上溜之大吉。同龄的我们就这样笑着闹着。过了一会儿,我转身让那俩“双胞胎”教我讲方言......
路灯把影子不断拉长,缩短,再拉长......夜仿佛开始凝固。宿舍在食堂后面,是几个高大的包围性建筑。算上我宿舍里共有九人,挺宽敞的,有空调、热水器和一个小淋浴间。大家都很忙碌,仿佛脚下有风似的,一掂一拿一收一放,仿佛缄默中有一种意识在控制这所有的动作。“啦啦啦啦.....”不知是谁,轻声哼着课间操的音乐,“我的心都是为你绽放的,我的爱都是.....”
忙碌后,大家躺到床上,扯着闲天,却也十分开心,自在,不急不慢。
尾声
来凤,这个小城,赋予我新的文化血液,让我铭记在心的,也许不仅仅是这里的古楼、蓝天、绿树,也不仅仅是他们民族舞给我霎那震撼的感觉。也许恰恰是他们不经意的一声问候,一个淳朴的微笑,让我时时想念那些来凤的朋友呢.....
简书作者:熊怡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