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他山之石——读书写作
月读60本书,每天写一篇文章,他是如何办到的?

月读60本书,每天写一篇文章,他是如何办到的?

作者: 进击的刘安娜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18:43 被阅读143次

    文/刘安娜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教人快速阅读的方法,包括拍照式的,和眼球移动以及手指有关的,包括我之前实验过的王者速读法,但没有一本书如印南敦史这本《快速阅读术》这样,从阅读理念、阅读目的,到流水阅读法、呼吸阅读法的四个步骤,以及如何与书籍相遇、区分、选择和管理,都讲得如此深入透彻,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堪称上手即用。

    当然,正如印南敦史在书中说明的,这本书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应该如此阅读,或者所有作品都应该如此阅读,而是应当根据阅读目的和书籍类别有所甄别。当需要快速阅读而又觉得自己阅读不够快时,比如像他每个月要读60本书左右并撰写书评,而其中95%的书籍都是可以通过快速阅读完成的情况下,可以试用他书中阐述的方法。

    而我也想做到像他一样,每个月读60本书、每年读700本书、每天写一篇书评,或者就算做不到,至少能提高现有的阅读速度,并且增加现有的写作量,因为这样的愿望,才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的。

    月读60本书,每天写一篇文章,他是如何办到的?

    一 认清阅读目的

    印南敦史认为,阅读主要分为两种目的,一种是自我提升,比如阅读《快速阅读术》就出于自我提升的需要,另一种是获得愉悦感受,比如我刚阅读完的莫迪亚诺的《狗样的春天》就是自由阅读,感受愉悦(不过见识了一种新的小说写法,也有提升方面的感悟,这是后话)。

    出于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节奏,为了感受愉悦而从头至尾的阅读,是因为不愿意错过书中的精彩情节。但如果是为了自我提升而阅读,尤其是想要多读但是总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需要调整阅读方法。

    同时,作者也指出,尽管有些阅读是为了自我提升而去做,并不等于完成了阅读就一定能实现自我提升,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书读的多就洋洋自得,觉得很有优越感,这样就偏离了最初开始阅读的初心。而书读的越多的时候越要提醒自己,不能只关注数量和速度,提高阅读速度不能牺牲对书的理解,而事实上,按照印南敦史在书中讲述的,正是为了提高理解水平,我们才要加快阅读速度。

    看到这样的论述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确实如果我们读一本书读的太久,确实读到后面的时候前面都忘记了。

    二 改变阅读理念

    要加快阅读速度,首先要调整一些和阅读有关的理念。

    首先必须澄清,饭是非吃不可的,但书并不是非读不可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读书只不过是一件不是必须做,但仍然想去做的事情。因此,也正是这些人,会对《快速阅读术》这本书感兴趣,会希望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能够做到“读书”这件事。而对于另外一些无论有没有时间都不想读书的人来说,不如干脆大方的放弃,不要为难自己。

    其次,有些人觉得自己想读书但是不擅长阅读,因为没有时间、读不下去、 脑子不好、读过以后记不住,而这都是他们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因为时间可以挤,读不下去可能是选择的书不对,而任何将读书看的过于严肃,纠结于仔细阅读,指望读过一遍书就能把内容刻在脑子的人都是在追求虚无,除非你本身就是过目不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观点是,读书不在于复制100%(因为做不到),而在于邂逅1%。在阅读之后,能在脑海中留下片断,哪怕只有一处内容有深刻印象,阅读也就成功了。如果每次读书都能在里面获取1%,那么积少成多,很快就会汇聚起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三 流水式阅读四步骤

    书中讲到了两个主要的读书方法,那就是流水式阅读和呼吸式阅读。

    提出流水式阅读,因为作者印南敦史除了是书评人以外,还曾是音乐评论人,出于这样的经历,他提出,要像听音乐一样读书。因为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更多是在一个轻松的环境,自由欣赏乐曲的旋律,等待乐曲中某一个触动心境的点自然的到达,而不是强求记忆音乐。读书也应如此。

    阅读速度慢的人,就是那些难以摆脱读书时一本正经态度的人。这种仔细阅读的束缚或许源于学校的教育。

    而在现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已经习惯对网络新闻、社交网站上的内容略读,却还在读书时坚守传统的仔细阅读,而流水式阅读能解决这种“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堆积问题。

    掌握流水式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有四步骤:

    1. 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从而确定是否要读以及各部分的重要程度;

    2. 仅读开头和结尾的五行,中间多半是为了佐证而举的案例,所以不读也不影响理解结论;

    3. 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阅读时就可以用眼睛寻找关键词,关键词的前后部分读的更仔细一些,其他部分可以读得粗略一点;

    4. 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很多人难以坚持阅读就是因为使用单一节奏阅读很枯燥,容易走神,而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节奏阅读就可以改善这一点,作者提到的每天读不同的书或者几本书一起读,也是为了避免一本书读的过久令人感到枯燥。

    之所以有些部分可以略读、跳读甚至直接不读,是因为作者主张读书是有目的性的,而为了实现目的而读书的读者才是主角,因此——

    “如此珍贵的文字,一词一句都不能遗漏”这样的阅读心态是不可取的。希望大家能以自我为中心,更加任性地阅读。

    四 呼吸式阅读四步骤

    相对于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而提出的流水式阅读,呼吸式阅读就是为了加强对书籍的理解而提出的。

    所谓呼吸式阅读,就是把读书的过程比作吸气,如果一味的只是吸气而不呼气,人也会窒息。所以在吸气的同时,要以适当的节奏呼气,而作者所说的呼气就是写作。

    以往我们也都听过类似的观点,就是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输出没有输入,那么很快人就会被掏空,所以在写作的同时一定要持续的精神补给;同样的,如果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时间长了,所摄入的“书本”也会形成堆积,所以鼓励在读书之后对书进行评点,或者总结自己的感受。不过,把输入和输出比作呼吸,还真是第一次见,生动形象又有趣。

    那么,加快了阅读速度,又如何实现深入理解和快速写作呢?作者也贴心的介绍了三行法——那就是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

    一行采集:在读书的时候,记录下一行触动心灵的内容,要记录而不是记忆,因为坦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行精华:记录下能够推荐这本书的最精华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可能是从你的摘抄中选出来的,也可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偶遇的,“就是它”的那种感觉;

    一行评论:选出一行精华的同时写下触动心灵的原因,这样日后回顾时就能唤醒对这个段落甚至这本书的回忆。如果当时没有记下,很可能稍后就会忘记。

    这样的三行法使得读书不再是一个任务,而变成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像寻宝一样寻找书中最令你心动的一行;这样不仅每次读书后完全能明确自己对书的感受,书中最精华的内容,同时也在阅读时就积累了写作的素材,使得读书完成后的“呼气”更容易开展和推进。

    以上就是呼吸式阅读的前三个步骤,而第四个步骤就是自我评定读书足迹,通过积累每本书的“一行评论”找到自己的阅读偏好,发现能引起共鸣的书籍,认清自己赞赏的主张,从而能够更清楚自己未来想要读什么样的书籍。同时,积累了12条评论以后就能将他们扩展为一篇新的文章,从不同书籍中的触动心灵的点中找到共通处。

    五 那些未写尽的

    除了流水式阅读和呼吸式阅读,书中还介绍了形成多读规律的三个步骤:

    1. 尽量在一天的同一个时间读书,就如我们三餐定时、每天不会忘一样,如果设定了每天早上起床后的10分钟读书,更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2. 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也有助于多读,很多书籍篇幅很长,内容高深,可能几个月也未必能读完,这种书会让我们有挫败感,作者建议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与不能快速阅读的书9:1为最佳;

    3. 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不同,如果秉承着这本书不读完就不能读下一本的原则而这本书的阅读又不顺利或者我们失去了阅读兴趣的话,就会打断阅读习惯;因此这种情况下换着书读也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享受阅读过程,作者主张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天。

    对于暂时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开头还是以激发兴趣、享受过程的小步子为主,最好在一开始就能制定好对自己可行的阅读计划,无论是全神贯注的读60分钟,还是每天读2章一周读完这本书,或者是每天设置读60页的目标,设定好了计划,完成度就会比“有时间就读”高得多。

    读完以上的内容,也许你会觉得印南敦史不过是讲述了一些快速阅读的小技巧,且有投机取巧之嫌,那么不得不说,“仔细阅读”的魔咒还在禁锢着你。当然,我也一直主张,是否读书、如何读书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

    正如作者所述,书不是非读不可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月读60本,但如果你希望自己比现在读的更多,或者读的更深,那么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最好是自己去读这本《快速阅读术》,毕竟一篇文章不能涵盖书中的所有内容,也许你从中发现的“一行精华”与我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读60本书,每天写一篇文章,他是如何办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sa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