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1.1,“在”的结构与意识的区分

《在》1.1,“在”的结构与意识的区分

作者: 季中 | 来源:发表于2022-09-16 09:57 被阅读0次

    有人说,人要得三只眼,一只眼睛是看到外面,去观察世界与观察他人,第二只眼是用世界及他人的眼来观察自己。第三只眼是用观察自己的眼来观察自己。

    第一章:人的意识是分为多个层次的,并且不停切换,

    宇宙并没有变化多少,社会也没有变化多少,他人也没有变化多少,或者说,整个宇宙、社会、国家与他人,在每一秒每一秒中,并不可能变化地那样剧烈,是我们的意识在跳跃,我们的观察点与视野在不的变化,然后我们就感觉世界特别无常。

    可能是上一秒钟我们还是感觉世界无比美好,下一秒钟他人打我一巴掌,或者是孩子的成绩单到了,老板要付我们的工资卡到了,然后这下一秒我们就感觉无比的绝望。

    二、 人的意识“在”哪里,观察点决定观点,

    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的意识“在”哪里,人的观点就会是什么样子。

    人是有四个主体,8类意识,如果把人体比喻作一部汽车,它的内部有8个司机,不同的同样会有不同的意识结构,不同的观察点也视野,看待事物与世界的样子也是全然不同的,我们的人类在每一毫秒每一毫秒内,这一些意识在不停的切换之中。人在不同的意识结构里,所看待事实的样子是完全不同的。

    三、人的观察点与观点,决定的人与自己,人与他人的关系。

    也决定了人是有才有“土”还是有才无土。很多的人无才,无土。

    “在”字的结构是什么?顾名思义,在字是一个“才”,加上土,人的才能有哪一些呢?主要是有三种三类才能,一、智商,这是我们大脑层面能力,大脑的智力与知识见识常识思考能力。二,情商,这是我们对他人及自己情绪的感受力、联接力及感染力。三,健商,这是我们身体层的能力,是我们视觉听觉嗅觉的感知力及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一些能力是由人内部身体硬件结构形成的,人体象手机一样,不同的手机配置完全不一样,硬件的性能也就决定的能力的水平 。这里有人类当前可以了解,可以测量的一些因素,也会有一些人类当前无法测试与了解的因素。

    这三者构成了才。那么有才的人就特别厉害吗?并不一样,才能只是人类一个种机缘,象一粒种子,如果没有使用的地方,就象种子没有自己的“土”壤,那么他的所有才能会失去任何的意义。这里的“土”是什么:

    一、才是软件与性能,土是硬件与本体。

    二,才是可以显现的事物,是阳,土是我们无法看到,无法展示的事物,是阴。

    三,“才”是自己的状态,而土是人整个的环境,人可能改变环境,但是环境很多时候也会影响到人。

    我们当下研究管理与教育,都是无法离开人的内部世界意识研究,但是意识研究会有三类误区:

    一类是极其简单化与概念化,

    这就是当前很多所谓的家庭教育专家,他们可能是高中都没有毕业,也没有教育经验,只是看过几本所谓的“国学”书,于是就大谈孩子的教育与意识的发展。并且是无知者无畏,因为极其无知,导致他们敢说敢扯,演讲时情绪化表演化效果极佳,会让大量的家长们交钱。

    二类是所谓的科学 化,

    一些研究人类大脑的科学,他们可能在人的大脑某一个区域研究达到极致,于是会发表大量的论文,但是人的大脑也不过是意识硬件的某一个细小部分,我们当下也只是研究它是什么,却不一定知道它能够做什么。体与用并没有整合。

    三类是所谓的经验化,

    很多老师及一些所谓的子女成功人士们出来讲教育,他们可能有几十年的经验,并且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是一个幼儿园老师讲的教育经验与小学初中会是全然不同的,而小学初中的老师其实与大学老师所讲的也是全然不同,各级的都是类似铁路警察一样,分管着自己那一段,就算把自己这一段做到完美,并不说他懂得孩子。

    孩子是个性化的,一些教育子女成功的家长,可能恰好他的特长与孩子的天赋匹配,用教育鸭子游戏的办法并不能够教好一个兔子。同时一时学习的成功也不代表一世的成功,著名天才卡尔威特及中国的解缙都是一些失败例子,学习极好做事极差。而爱迪生与爱因斯坦,都是学习极差,但是人生超级成功。这里我们希望是给一些全面的参数,家长可以从整体在来观察自己孩子。

    第二章,人类意识的分类

    一、人类内部世界的分类法:软件硬件。

    一个人字都是分为两个部分,如果把人比作是一台电脑,电脑就是分为硬件与软件,硬件是人的肉体,而软件就是人的精神,人的肉体要解决的是人的能力系统,而人的精神主要是解决人的动力系统。

    人字的两笔

    人有重视硬件,有人重视软件 

    我们的硬件解决的是能力问题,我们的软件解决的是动力问题。如果用能量两个字,那么软件解决的是“能”的问题,而硬件解决的是量的问题。

    一人不能够做事,或者是做事不彻底,福格说就是三个方面 ,一是动机出现问题,人没有动力了,人的意识变成一些静态化体系,二是能力出现问题。三是缺少触发与提示点。

    福格行为模型

    当下教育体系一个重大的分裂,就是城市的孩子,不管在什么样的国家政策下,只要有一丝的可能性,就一定会内卷,天天忙着给孩子补充文化知识类课程,这一类的孩子可能一生中能力有所增加,但是学习的动力与学习的兴趣却因为精神的损耗而会大幅度降低。

    在这一个多变而且是知识淘汰量极快的时代,一旦这一些孩子进入到大学或者是进单位后,可能并没有多少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动力与兴趣。很多的孩子可能在初中时代就因为大量补课能量耗尽,进入到高中动力就完全不行了。高中勉强跟的上,高二就根本不行了,到了高三会被同学丢开一大截。

    反过来,有另一群孩子,包括一些农村的孩子及偏远山区孩子,他们一生之中都可能没有什么补课的机会,他们的能力可能是不足够的,但是生命的野性与原动力却会特别强,一旦后来有一些学习机会或者是改变自己能力的时间,他们会动力十足,改变起来特别快。

    二、人意识的四分法

    肉体分为头脑与身体两个部分。精神包括人的情感及心灵两个部分。这样人类就拥有四个本体意识,这四类意识的演化与发展可能是这样来的。

    心灵意识的四块:脑体,身体,情体,本 体

    这是四分法之中人的四种状态。

    二、人类四元意识演化与发展的猜想

    这里人类有一个进化树,可以表达这四者的关系与进化过程。动物与植物,都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原核生物,有些生物学家把它起个名字叫着“露卡”,其实这个叫着露卡的原核生物,就是只有身体与心灵(操作系统)这两个部分。这两个系统其实有30多亿年的历史了。

    后来动物进化成了恐龙,而植物也进化的越来越高大,成为象树蕨类植物,这时的动物繁殖的越来越多,对植物的伤害性也就越来越大,于是植物在两亿年前就进化出来毒素,这里的毒素让一大批动物死亡。

    这一些时候,动物也就进化出来情感体系,对不同的植物及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情绪体系。而人类的大脑是到几千万年以前灵长类才进化出来。

    人的心灵是操作系统,而身体的操作中心就是本能脑,情体的操作中心就是情绪脑,而脑体的操作中心就是理智脑。它们的产生与发展顺序是象下面这一个图:各个主体的控制中心,与这几个大脑相关,但是所处位置及控制方法,却各有不同。都是可以分级独立运行。

    三,如何区分脑体与身体两类意识

    1、这是两种意识,不同的书,把它们叫着不同名字,

    丹尼尔叫着快系统与慢系统,慢系统即为大脑,快系统即为身体。而提摩西.加尔韦写的《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自我二就是身体意识,自我一就是脑体意识。

    我们的头脑意识与身体意识是差别很大的,只要稍作思考即能够分辨出来。这里有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把人类的意识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慢系统,其实是我们大脑的思维系统,一个是快系统,这里就是我们身体的反应系统。

    其他还有提摩西.加尔韦写的《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表达的也是这一个事实,我们的身体内有两个自我:自我1与自我2、其中我们要学会相信那一个本能的自我2,这是身体的意识,我们要放下头脑内的自我1对自我2的不停评价,否则在比赛之中就难以打好。

    2、二者的感受与使用场景是不一样

    我们在生活之中,也是随时可以区分身体与脑体这两个意识,凡是思考与思维,我们用到的是大脑,它的速度会慢一些,我们做这一些思考时一定得专注,不能够分心,也不能够做其他的事。

    一些程序性,习惯性动作与指令我们大多用到的是身体意识,象我们开车,我们打球,我们流浪及不停的敲击键盘,这一些用的都是身体意识,我们做完之后,可能完全不清楚自己刚才是怎样做的。例如我刚才打下来这一行字,它们到底是哪一个手指来操作,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操作的?我虽然把字打的很清楚,可是对上面的问题一无所知。

    3、两者的反应速度与不同步现象

    1、在很多的时间,人的脑体相当部分因为耗能过高,而会自动进入的待机的自我屏蔽状态,所以说,大多的人,头脑没有打开,是没有思维能力,

    但是身体基本上在工作之中,当头脑没有启动,就用用身体的条件反射式。身体反应的速度要比脑体的反应速度快十倍,而且可能会有域下反应,也就是说,头脑根本没有反应的事物,而身体层会有反映。

    电影院经常用到这一个事实不,电影放映的标准是每秒24帧,一般速度快于30帧人的大脑就无法看清,那么把这连贯的照片中一帧换成其他图片,例如是可乐或者玉米,在 脑体的层面完全没有任何反映,但是身体层面可以接收到,看完影后会有很大比例购买。

    有人会因大脑的结构,缺少短期记忆,这一类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15分钟之前的事,到了中午,上午的事全都忘掉了。包括吃什么,怎样到这一个地方来。说了什么。但是身体层上记忆还在。一个专家与一个短期记忆缺失者握手,手里隐藏着一根图钉,于是对方就会刺痛一下。再过半小时见面,对方已经无法认出专家,但是当专家伸手的时候,对方的身体会本能向后缩。这是身体记忆起作用。

    2、启动速度不一样,身体的启动是根据时间的节律来的。要准点准时做什么事身体才进入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的人的大脑接受一件事,就是人的理解力,这里行与不行,都会是很快就可以表现出来。但是身体去学习某一件事,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调整,这就是养成某一种习惯。

    一般来说养成行为习惯得30天,养成身体习惯得3个月左右。当一个人想早起,头脑里很清楚,可以身体并没有到时间启动,所以到早起时间,头脑可以清楚但是身体还是起不来。这里起来真的是一件痛苦的事。

    但是一旦养成身体习惯之后,到时间人就会自动身体启动起来,就算是头脑不清楚,也会再也睡不着觉了。人很轻松地就起床,头脑不清醒,再稍为喝一点茶与咖啡,整个工作状态就出来了。

    孩子学习与做作业,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孩子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今天这一个时间明天那一个时间,就会形成身体与大脑不同步现象,孩子明明在课桌边坐下来,大脑很想写作业,可以身体还是没有准备好,内心一片紊乱。根本无法静心。

    4、两者接收的信息完全不一样,脑袋可以接收抽象的文字信息,身体只能够接收形象化直觉化信息。特别是身体语言信息。

    脑体可以接收否定,错误这一些负向的信息,而身体只能够接收到正面的信息。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全,那么孩子的表现主要是来自于身体层的意识,它无法接收父母所讲的不能,不行等语言。我们教育一个孩子,一定要象教育小动物一样,用动作与行为去沟通它,多蹲下来,让他们看到自己表情,多动作。

    例如一只小狗在我们工作的时候来打扰我们,我们越是喝斥与否定它,它会越来越兴奋,他们的身体会越来越这是主人重视它们,它们会越来越重复这一些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当我们工作时候,小狗过来骚扰,那就漠视它,它自己会索然无味,当自己休息可以同它玩的时候,我们就去摸它的背,慢慢他就兴奋起来。几次重复,小狗就知道何时可以沟通,何时要少交流。孩子也是这样,我们的斥责会让他们更积极。

    四,区分本体与情体。

    身体与脑力,是解决人的能力问题,而情体与本体,是解决人类的动力问题。

    我们经常说,要做事情,先理心情,这里的心与情感完全是两回事。信息在大脑的运行速度是400米每秒。而人的意识会有几毫秒内把上百亿的大脑细胞统一起来,这里的意识一定是在量子以上的层面。这样的速度在分子与电子的层次完全无法做到。这一种高能量的意识是人类的操作系统,我们叫着本体,或者是心灵;

    我们思维很多类似于大脑内一个个程序,因为鼠标的点击获得能量而启动,最后因为失去能量而静止与关掉的过程。就是情感。

    人类的本体是一个整体系统,它能够把人的意识整合为一,把各处能量与信息统一,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它至少在“不二”的层面。这两者一定是感觉上的不同,我们来用自己的孩子情感来说服一下,

    心力最简章的意识,就是万物一体

    我们来体会这两者的差别吧,用喜怒哀乐这四字情绪,其中喜与哀,都是在心灵的层面上,这是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感觉,人对自己的孩子是可以达到心灵量子层以上的联接与共振了。这里就是无限的联接,我们常常说的舍得舍得,其实我们只是在自己的孩子身体上可以做到舍得。

    这一种心灵的感觉,对中国人来说会有感触的。中国人无论我们给孩子多少东西,还是孩子给我们多少,我们对孩子都是会是无条件的喜悦,

    其实这里的舍,并不是真的舍, 我们给孩子钱,只是感觉就象把自己的钱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没有感觉到钱的流失。很多的时候,我们给孩子钱,给孩子烧各种美食,如果孩子能够接受,我们自己就会感觉特别的开心,这里付出反而是一种乐趣。

    我们再来讲情体,人如果爱好吃某一个食物,那么,没有得到这一个食物的时候,就会有欲望。在刚刚吃几口,就会觉得快乐,但是再吃多一些,就会感觉到厌恶,再多一些就会愤怒了。于是我们对这一个食物,是随着食物的量变化 而快速的变化。从渴望到快乐,到厌恶与愤怒。变化的 非常 之快。人类的很多情感,包括房子,妻子,票子都是如此。得不到的时候非常渴望,初一得到稍为快乐,得到的再多,就会厌烦。然后甚至是愤怒。

    这里情感力与心力是两种力量的话,人类的情体产生的情感力好象是电磁力,有吸引也有排斥,也有互不相干。而心力有一些象万有引力,它会是一直是吸引,只是对自己的孩子,这一些引力会特别大,有点象是核力,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有。都是相互在吸引的状态中。

    一件事物,如果给我们的是心力的吸引,那么我们在做这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是在心流的状态,

    如果人在情感下工作,就会忽尔快,忽尔慢,忽尔喜,忽尔悲。忽尔爱,忽尔恨。

    的心力,就是回归那一个一。

    情感是解决量大的问题,是找多,而心灵是解决回归到原点的问题,回归那一个海平线,如果多,心灵就会让它变小,如果少心灵就会让它变多。

    这里就会有蛋糕与青菜的例子。

    人会因情感而产生伤害,这里伤与害是两回事,人的身体受损,是受伤,而身体的受损引起的情绪上伤痛,是害。这里人的伤害,就是随着人心力的消失,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大,落差越来越大,我们的伤害也就会越来越深。这就象把一个鸡蛋从10楼扔下来,与从一楼扔下来,伤害力是完全不一样。

    而我们如果在心力的不二系统之下,就不容易受到伤害,这里就不会有落差的问题。人的牙齿咬了自己的舌头,就只会有受伤,不会有受害。

    我们在单位里,如果我们把这一件事看着是自己的事,就会负责认真的做,如果做不成就会积极想一切办法。如果感觉这一件事不是自己负责的,就会敷衍,如果做不成,就会找各个理由。也是如此,这是用心还是用情。

    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明这一件事,一个人看到一条船撞过来,于是他赶紧把自己船划开,并且高声的咒骂。等待那条船从自己身边经过,发现上面是竟然是一条无人的空船,顿时哑然失笑。再也不生气了。这是因为人与人就会产生情感上的落差,而人与物质却不会有。

    这四大意识,头脑启动,是可以解决学的问题,身体启动,人就可以练习,把知识内化。情感启动并且不超过人的精力,人就可以在非常 快乐的状态下学习。而人学习在心上有能量,一定是需要一个团队,朋友们都在学习自己才会学习。

    而人最后学习可以稳定,可以得到外界的认可,这是大脑理性的标志,人的理性都是渴望增加。求上而欺下。这是外在支撑。而一个人心灵的强大,就是他拥有了自己内在的支撑。

    他能够与宇宙合二为一。所以,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他也不会生气,

    先讲“学习”,这一个图的简化版本,就是这四个字:身情脑心,头脑负责“学”,身体负责习。其中身体与头脑,都是可见的,是物质层面的,其中头脑是负责输入,简单说就是“学”,而身体负责输出,就是习。头脑没有到位,孩子就会被拖着着。事实上根本没有大脑,身体动,而头脑不动。芬兰的教育是任务导向型,从小学就已经不划学科了。这样孩子就会带着目标来学习,是我要学。先动脑后动身体。

    而中国是先动身体,是要我学,而头脑后动甚至不动。这两者是容易区分的。事实上有一些课程,象开车,游泳,画画,打球,舞蹈,可以完全不用头脑,直接用身体来练习,这里头脑反而是身体练习的麻烦点。这里包括英语,只要头脑不启动,用身体来记忆,多次的按一定的规律来重要,就会形成肌肉记忆。象我们会骑车,会打球都是一辈子会。不会遗忘。而头脑的记忆大多只有三到四天。

    而人的事业是由人的心态来管理的。在软件层,软件层分为操作系统与用户程序,这里决定一个人做事与做人的心态。心态就决定这一个人做事的长久性与稳定性。短期忙的是事,长期能够坚持是业。学习与事业,这是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了,学习就是管着生命里的能量输入,而事业就是生命里的能量输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1.1,“在”的结构与意识的区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tm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