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苏格拉底的这个论断成为反思、批判自己与他人人生的有力武器。
(二)
以这个论断为原命题,可以将其转化为:若人生未经审视,则人生不值得一过。其逆命题为:若人生不值得一过,则人生未经审视。其否命题为:若人生经审视,则人生值得一过。其逆否命题为:若人生值得一过,则人生必须经审视。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的逻辑,若“未经审视的一生不值得一过”成立,则“值过一过的人生必须经过审视”必然成立。
(三)
从这个论断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占据价值高地者俯看众生的优越感。它使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诩自己的人生是经过审视的,因而自己的人生是值得一过的。
问题在于,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并不一定为真。也就是说,逆命题“若人生不值得一过,则人生未经审视”和否命题“若人生经审视,则人生值得一过”并不必然为真。
(四)
为便于分析,将此论断的条件与结论作为两个维度,将人生划分为四种类型。从是否经审视的纬度区别为经审视和未经审视,从是否值得一过的纬度划分为值得和不值得。于是,人生的四种类型就界定为经审视值得一过、经审视不值得一过和未经审视值得一过、未经审视不值得一过。
(五)
苏格拉底认同了“未经审视不值得一过”,否定了“未经审视值得一过”的可能性;认同了“值过一过的人生必须经过审视”,没有否定“经审视不值得一过”的可能性。
(六)
问题即在于: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人生是经过审视的。我们都曾试图追求理想,我们都曾遭受命运嘲讽,我们都曾在暗夜里痛哭,我们都曾在孤独中怀疑未来。但是,我们可能都不曾学会认真推理,甚至连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的关系都解释不清。
即使从宽泛的范围上看,每个人的人生都经过了审视,也依然存在大量不值得过的人生。而且,在我们眼中值得过的人生,在他人眼中却有可能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六)
苏格拉底的人生应当是值得一过的。但是,依然会有很多人认为不值得。
以此而论,值不值得,是一个价值评判问题,是难以分对错的。人生不应当划分为“值得过”和“不值得过”。但经没经过审视,是一个事实评判,经过了就是经过了,没有经过就是没有经过。我们可以把审视定义为:确定人生的目标、规划实现目标的路径、实施通向目标的举措,三者缺一都不构成为审视。在这个定义面前,很多人的人生就难以称为“经过审视”。
(七)
为此建议苏格拉底把“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调整为“审视你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