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注趣史》| 彩燕解读
《脚注趣史》| 彩燕解读
关于作者
安东尼·格拉夫敦,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擅长专研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化史。他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还获得过“巴尔赞奖”——相当于人文界的诺贝尔奖。这些成就,让格拉夫敦成为当代美国史坛上最具威望的史家之一,并且成为史学界甚至是整个人文学界的重要代言人。
关关于本书
在本书里,安东尼·格拉夫敦像一名出色的侦探一样,以倒叙的方式,从19世纪西方历史学家大力推崇脚注的现象开始,沿着零碎的线索,向前一步步追溯到16、17世纪脚注的起源,让我们由表入里地了解脚注的整个发展历程。这本书问世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称赞为“一部无可取代的小经典”。
关核心内容
了解脚注的整个发展过程——从诞生到兴盛,最后成为西方历史学的一个标准学术工具。一部历史著作有规范的脚注,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关一、脚注的起源
在谈脚注是如何诞生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这里诞生的脚注指的是脚注引用的形式,也就是作为注释,引用在正文下方。而对于脚注的实质——提供并分析史学证据,在脚注形式诞生之前,就已经有历史学家在做。作者以法学家雅克—奥古斯都·德图作为例证,证明了这一点。
据作者考证,脚注真正诞生是在17世纪,皮埃尔·培尔是脚注的主要创始人,他的著作《历史与考证辞典》就是脚注诞生的重要标志。但是脚注并非诞生在安定平和的时代,而是在一场危机中出生,甚至有着一种“悲剧的色彩”。当时的培尔正处于一场危机中,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他选择了用脚注作为武器,来对抗来自两个方面的攻击。
第一方面来自于宗教。为了抵抗法国国王对新教徒的迫害,培尔创作了具有大量评注的著作,比如上面提到的《历史与考证辞典》。他用这种方式证明现存参考书中大量的阙漏和错误,其中就包含现有宗教的各种事实错误。这样做不仅放大了敌人引以为傲的资料中的错误,也赋予了自己莫大的信心。
第二方面是来自笛卡尔科学哲学的兴起。笛卡尔哲学派主张“怀疑一切”,他们把历史学和人文学科贬低成消遣,只不过是在展示人类意见和风俗是无尽多样的,但作用微乎其微,甚至都比不上旅行更能增加见识、更严谨。为了对付怀疑者的攻击,培尔等人采用了脚注这一更具有建设性的形式。他们不仅运用脚注,甚至还明确地说出了证实或证伪历史学命题的规则——双重叙事。什么叫双重叙事呢?意思是说除了正文的叙事,脚注也可以作为一种同正文对应的独立文本来写作,这样使得每个论点都清清楚楚地紧随所有相关证据而生。此刻,脚注诞生。
通过脚注写作形式的建立,这场历史学危机最终得以解除,从此历史学也迈进了科学化的大门。后来脚注这种新形式在经过作者和出版商的通力协作下,在书籍的排版、设计和印刷中得以实现,成为了日后历史学著作的一种标准形式,并被延续至今。
关二、脚注的兴盛
脚注刚刚诞生,知道的人并不多。到了18世纪,有一批历史学家将脚注的使用推崇成一股时尚潮流,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这部著作引用了大量脚注,严谨的资料考证,更难得的是并不生涩难懂,文笔也很优美。这两者的结合,让人在读这本历史书时,不像在读论文,而更像是在读文学作品,很真实,也很舒服。随着这本著作的流传,脚注也借此传播开来。
吉本名声大噪之后,也招来了不少的批评者,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一位牛津大学的学生戴维斯。他批评吉本用脚注引文的方式并不是很恰当,因为脚注里只提及了作者姓名、书名,并没有详细到可以供读者一一对应、查证的地方。他说是因为吉本心虚,故意不让读者比较正文和引用著作的差别,这样就能方便地歪曲事实。
吉本对他的批评做了一段很精彩的回复,原文是这样的:“如果你有空,可以在任何一个我不在家的下午登门造访,我的仆人会带你参观我的私人藏书,那里的图书相当齐全,包括所有引用过的书籍,那些用得上的作家,无论古今,也无论是否是基督教徒,凡为我的史著直接提供过资料的收录都在此。”
脚注在变成潮流的过程中,有阻碍者,也有很多支持者,比如当时的学者大卫·休谟。为了让《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脚注读得更舒服一点,他直接写信给出版商,提出对脚注使用的建议:“我很喜欢吉本先生的罗马史一书,但在读注释的时候每次都需要翻到书的末尾去看,然而在书的末尾又只是一则对某部权威著作的引用信息,读起来很不舒服,所以我建议把这些注释都统一印在每页的侧边上或者正文下方。”
在以吉本为代表的学者们的推动下,历史学家们即使在不同的城市、图书馆,却都在做着同一件事——为著作撰写脚注。他们开始学会用注释或者参考文献去支持自己作品中的每一句话,在历史学家的合力下,脚注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关三、脚注地位的正式确立时期
脚注如果只是一时的潮流,就不会今天的学术地位。它真正确定它地位的是在19世纪,这时,脚注已经成为近代史的一种标准学术工具,也就是说当历史学家想写一本历史著作,必须引用脚注,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
这个时期推动脚注发展,功劳最大的当属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兰克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之所以有这个称谓,是因为他主张在研究历史时,一定要客观,把历史写得跟过去发生的事情一样真实。他认为历史学家就应该穷极一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主张,被称作兰克史学。除此之外,他还开班招生传授这种史学主张,影响了东西方一代代历史学家。
那么兰克提倡客观的主张,为什么能推动脚注的发展?因为脚注是兰克的学术工具,通过它兰克可以证明自己著作里的每句话都是客观公正,有据可依的。为了能通过脚注将这一主张传播更远,兰克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在做着两件事,直到生命的终结。
第一件事,是为了引用客观,搜集大量一手资料。为此兰克不仅跑遍了德国各地,而且还周游了西欧的各个国家的档案库和私人藏书楼。
第二件事,是利用这些一手资料,完成大量的有脚注的历史著作。据统计,他一生写了54本书,数量惊人。并且,他为每一部严肃历史学著作,都搭配上了装甲和无坚不摧的脚注,就像一辆坦克,厚重而又稳步前行。脚注借着这些分量十足的著作,在历史学界传播开来。兰克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以身作则,推动着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也让脚注在历史中有了一席地位,成为了历史学行业标准的学术工具。
关金句
- 作者像个侦探一样,沿着零散的线索出发,不断地寻找脚注的起源。
- 利奥波德·冯·兰克:历史学家就应该穷极一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
- 脚注最大的缺点是影响读者的阅读快感,有人形容说,这种感觉就仿佛你在跟伴侣亲密的时候,突然有人敲门,虽然极度不情愿却又不得不跑下楼去看看到底是谁在敲门一样。
- 《罗马帝国衰亡史》,让脚注成为一种高雅的写作形式,引起了一场时尚潮流。
- 皮埃尔·培尔就是脚注的主要创始人,他的著作《历史与考证辞典》就是脚注诞生的重要标志。
撰稿:彩燕脑图:摩西转述:校妤
5366人写了笔记
写想法 复制 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