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絮叨职场
作者:叨叨
这几天刷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这并不是个例,我问了身边很多即将毕业或毕业一两年的朋友,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困惑:
·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做什么?
· 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擅长什么?
· 不了解行业方向和工作前景,不懂做职业选择?
· 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快速进步?
这就是职业迷茫的表现。
在毕业择业之时,你会有职业迷茫,当你工作好几年了,你会发现,职业迷茫仍然在周期性地出现。
我们要破解职业迷茫,就要先找到职业迷茫的原因。
为什么会职业迷茫?
01
我们从未受过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
在国外,职业生涯规划非常受重视。
美国:
孩子从6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规划的教育。
国内有上千家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与培训机构。
职业规划师必须拥有教育学相关的硕士学位,而且必须拥有从政或从商的经验。
德国:
教育机构建立全国通行的职业规划网络咨询平台,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可以共享资源。
各高校的“慕尼黑就业模式”将大学教育和就业市场相连接:
(1)搭建一条贯穿大学-企业界-劳动局的全方位的合作链条;
(2)在大学里设立就业市场学院,专门负责培训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求职能力;
(3)企业界常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并负责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与考核。
加拿大:
在小学阶段,学校会安排不同的“职业日”邀请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到学校作职业介绍
在中学阶段,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分阶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反观国内,根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学到高中,没有相关的课程,也没有可提供咨询的专家,直到我上大学,才有一门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内容很水,并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在一心读书考试的环境下,突然有人告诉你,马上要毕业了,要赶快找工作,你无可避免地感到迷茫。
02
我们习惯于听从长辈的安排
今年暑假,《小欢喜》热播。
剧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除了工作之外,一切中心都围着女儿转——熬药汤给女儿补血补脑,在女儿房间装上隔音玻璃方便自己在客厅能看到女儿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全包围的关爱下,英子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不敢反抗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宋倩式妈妈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父母喜欢安排好孩子的一切,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我之前实习的一个同事,女生,家在上海。聊起她的近况,她觉得工作不开心,已经离职了。她想去北京打拼,但是家里人不希望她离家这么远,她无可奈何,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她也完全没有思路。
当我们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一旦要我们自己做出决定时,我们就会茫然无措,尤其是择业这种比较重要的问题。
毕竟当他人替我们做选择时,如果结果不好,还可以把责任推脱给别人,自己做决定,一切后果都得自己承担。
这是一种逃避心理,逃避承担选择带来的不良后果。
03
随波逐流,没有考虑自己的情况
豆瓣上有个话题:你为什么选择读研?
下面有人回复:
热爱学习
有更大的平台
弥补大学的遗憾
更多的是随大流、逃避就业
大二时,我就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学术研究,我想工作,尽早实现经济独立。于是我开始早早地找实习,尝试不同的岗位,为就业做准备。
不止是读研,选工作也是一样,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你选择现在的工作:
· 是因为大学学了该专业,所以从事了相关职业吗?
· 是因为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从事了这个行业吗?
· 是因为大家说这个行业有前景,工资高吗?
· 是因为这是目前的热门行业吗?
· 还是因为自己感兴趣,适合这份工作?
你如果偷懒,随波逐流选了一份工作,那你早晚要为今日的懒惰付出代价。
04
信息的缺乏
这里的信息缺乏要从对内对外两方面去考虑。
对内指自我认识不够,不了解自己的喜恶、优势弱势。职业迷茫最突出的表现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过:“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
所以,你感到迷茫的时候,正是发现自己的开始,这时候,你不应该让迷茫轻飘飘地过去,而要认真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喜好、性格、心之所向。
对外指阅历不足,不了解行业和职位。
我们总会受阅历、经验、认识的限制。
你不知道该不该选择这个行业,这个岗位?
是因为你不清楚自己在这份岗位上有没有优势,你不清楚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好是坏,不了解这个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因为你不了解,所以你没办法做出选择,才会感到迷茫。
大部分人的问题是:只想不行动。
想,是没有用的,一味地纠结,只会浪费时间。
只有不断地尝试和验证,才能得到有效地反馈,才能得到靠谱的结果。
// THE END
本篇尝试解决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职业迷茫?
如何破解职业迷茫,请期待下一篇文章。
我将告诉你,怎样一步步地去尝试和验证,走出迷茫。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絮叨职场,我在那里准备了简历模板,面试作品案例、互联网书籍资源等等,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领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