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人,“女佣”在寻常人家并不常见,相对富裕的家庭会定期雇佣钟点工打扫房间,我们经常称他们为“阿姨”、“保姆”、“工人”等各种称呼。这本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内容编撰的《女佣的故事》中,作者当时从事的职业便是这种计时服务的“女佣”。
不要带着猎奇的心态,以为这是本以女佣视角窥探雇主隐私的八卦文摘。读下来,你会体会自己那么想会是多么肤浅,因为最初我就是这样。
《女佣的故事》中以时间轴为线索,讲述了作者斯蒂芬妮兰德在28岁时意外怀孕,并为此放弃了蒙大拿创意写作的大学申请后,作为单身妈妈为了给女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在往返于十多个雇佣家庭提供家政服务的同时,坚持学业,追逐梦想的一段艰难岁月。
作者斯蒂芬妮兰德幼年成长于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父母有稳定的收入,他们甚至会在安克雷奇的市中心给流浪者派发午餐。而那个时候的她,也认为自己去那里是去“见证”并向他们传递福音的。但当时过境迁身份转换,她才意识到过往的那份努力尽管崇高,却只不过是将穷人脸谱化的怜悯施舍和表面工程罢了。
当得知斯蒂芬妮兰德决定要将孩子生下来后,孩子的父亲就向兰德展现出了他暴躁和自私的一面,持续一年的虐待、威胁和高声辱骂随着一记穿透他们赖以栖身的拖车门玻璃后,兰德知道,她必须离开这个男人,带着她的女儿-------米娅,找到真正属于她们的家。
而面对已经离婚而自顾不暇的父母,接连遭到的冷遇和疏离,让她的处境更是跌入谷底。面对不得不向政府救济伸手的单身妈妈,繁杂的申请和限制让她举步维艰。
期间种种困难斯蒂芬妮兰德都挺了过来,之所以这本书能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选入2009年夏季书单,由《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芭芭拉埃伦赖希作序,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福布斯》评为畅销书、杰出非虚构作品和最受期待图书等殊荣,甚至还被Neflix买下了影视版权,是因为它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服输的精神,一个母亲不放弃梦想的力量。
一个沦为社会底层的,处于家暴和没有收入的单身妈妈逆风翻盘的真实经历告诉大众----------“你还会比我更惨吗?即便是我都还没有放弃,所以你更加不要放弃。”当她每个夜晚,用已经透支的疲惫身躯,敲打着那台破电脑,将每天的见闻和抚养女儿的艰辛记录在VOX上时,她一定没有想到,突然有一天她的阅读人数会突破了50万人次,编辑和代理人的鼓励和发掘,将她和米娅从贫困的泥沼中救了出来。
坐在被阳光洒满的办公室里,我很难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兰德的生活,甚至庆幸自己不需要遭遇她那样的经历。
我们从斯蒂芬妮兰德的《女佣的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和能量,将让我们更好的珍惜眼前静好的岁月和富足的生活,有更多精力去想想更遥远的事情。
一、苦难,从来就不是财富。
不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苦难,将它喻为财富只是一剂忘却痛苦的吗啡。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马修戴斯蒙曾卧底贫民窟,了解贫穷最根本的原因。他发现,导致极端贫穷并延续给子嗣后代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一种观念:越穷的人,越喜欢被动灌输,大脑处于空白状态,被外界的信息所控制;与之相反,那些稍微富有的人,往往具备一定的主动性与思考能力,他们愿意思索正确与否,愿意反思自己,同时纠正错误行为。
对于苦难的思考才是财富,而苦难就是苦难。如果你不思考为什么你深陷苦难,如何逃离苦难,那它就会伴随你一生。
斯蒂芬妮兰德懂得思考的重要,不管在她跪地清理满是尿渍的马桶,还是用手指抠出浴缸下水口上的阴毛时,她都在想如何让自己摆脱这样的窘境而不是甘于命运的安排。
因为没有学历,并且需要接送米娅去日托所不能有充足的工作时间,使兰德对于工作没有太多的选择。
书读到三分之二之前,我对于兰德的遭遇很不屑,觉得她咎由自取。但是慢慢地我将自己化身成兰德,我觉得我可能不会有勇气为了一个新生命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生活。在求助无门的时候,可能也很难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挺过来,看到最后我觉得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们都该学习她面对苦难时的坚强,在这场她无法预估的持久战上,她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守住了梦想和女儿,同为母亲,我为她感到骄傲。
二、自爱是远离痛苦的捷径。
当兰德遇到杰米时,她已经27岁了,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不管她出于什么情感,我都觉得她和杰米的结合都显得有些草率。
这也是我最开始一直无法同情和欣赏她的原因。
不论什么年代,不论男女,深入的了解一个人再决定是否和这个陌生人发展成更亲密的关系,我觉得都不算是多余的步骤。显然,兰德在和杰米同居并生子之前,她完全随心所欲,没有想过眼前这个男人,是否爱她,是否可以和她共度难关。
《知否》中的明兰,因为知道自己女儿家的名声和将来,自珍自爱,面对心动的小公爷有礼有度。眼看要与其成婚的贺公子,也始终保持该有的距离。就是她这么步步留心,处处自爱,才为自己最终挣得了个好姻缘。
虽然整个社会每天都在打着男女平等的口号,但是面对现实社会,对于生理、职场、道德等等方面,对于女性的宽容还是太少。
因为没有将自己交给你万千甄选的那个爱你之人的手中,就要担不幸福不快乐更大的风险。人的一生太短促,慢慢寻找,选择一份不离不弃的爱情,我觉得才不白来世上一遭。
三、经济独立才有选择权。
在兰德怀孕期间,都是靠杰米一人打工度日。对于米娅这个不速之客,杰米本来就没有做好接纳她的准备,因为她的到来,兰德没法工作,他还要额外负担对于他来说不菲的抚养费。这些情绪慢慢积压,因为没有责任感,他理当觉得所有决定都是兰德一个人做的,那么结果也不该拉着他一起垫背,即便他是孩子的父亲。
而使得兰德突然沦为社会底层,不得不用食品救济券购买食物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抚养这个孩子。
这个社会对你最大的尊重就是你可以养活自己,和由你做决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们,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不得不接受来自周围歧视的目光。
如果兰德拥有获得财富的学历和能力,也许她就不会有这段艰辛的“女佣”之路。
也许,很多人想要诟病美国的福利机制,它限制和剥夺了很多挣扎在努力边缘的底层民众,但是斯蒂芬妮兰德用行动告诉世人,拼了命地努力是可以改变境况的。
为什么上流社会离婚率更高,除了金钱上的损失他们可以说是毫发未伤,下一段恋情接踵而至。而每天见诸报端的家暴虐死却不肯离婚的,大多是没有工作能力,需要委身与人的村妇或是低教育程度的家庭主妇。
女人也好,男人也罢,当你从身体、精神和金钱都高度独立统一,那么婚姻生活中,你才有选择权,留下还是离开,随心而定,而不是因为离开这个人,我可能下顿饭都没有着落,这种卑微的原因,而使你停下了脚步。
最近大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顾佳,能创业也能守业,爱一个人就倾尽所有,放手也毫不含糊,应该令所有女人看完都会心之向往。
流传的一个笑话,某日,克林顿和希拉里一同开车到了一个加油站,给他们加油的是希拉里前男友,克林顿嘲讽着对希拉里说:幸好你离开他和我在一起,才能当上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看着他,笑着说:幸好你娶了我,否则他现在就是美国总统了。
强大的女人从来都不是男人的附属品,之所以站在他身后,可能都是爱情使然。
希望我们都能活成进退自如的女人。
四、跨越等级变得越来越难,当代社会正在对不努力学习的人进行惩罚。
香港电视台(RTHK)推出的一档真人秀-------《穷富翁大作战》。
节目组和前来参加的社会精英商定,在没有外界帮助,现金、银行卡全部上交的情况下,在社会底层维持5天的基本生活,就算挑战成功。
Eric是一个没事就打打高尔夫球,跳跳探戈的富翁,当他怀揣着15块露宿街头第一天的时候,他还没觉得这个挑战有多难。
第二天在奔波了整整一早上后,终于找到了一个送外卖的工作。他健步如飞,感觉只要凭着这股勤快认真,想度过5天简直易如反掌。
可惜好景不长,只工作了一个上午,他就被老板辞退了。而令他倍感委屈的是,被辞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露宿街头的身份。《女佣的故事》中的斯蒂芬妮兰德就和Eric一样面临这样的境况,因为领政府救济,在很多纳税人眼中,你就成了偷取他们资源的小偷,你就是一个好吃懒做没有好好工作的无赖,谁都不会对一个“小偷”产生信赖的。当你失去住所的同时,也一并失去了被人信赖的资格。
干了一天体力活后,面对万家灯火,Eric感到绝望的不是四肢酸软的疲惫,而是对于未来迷茫的压迫。
5天毕竟短暂,当Eric通过努力挑战成功后,他第一次站在社会底层人士的视角看问题------在他眼中,有些时候人根本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
社会不给你工作的机会,假如你比较走运得到了某个工作机会,你又会同时丧失了筹划未来的精力。社会环境削弱了贫困人口的竞争力。
当你的房租只够租住在离公司很远的郊区,你势必就要在上下班往返上花更多时间,你的休息时间和工作精力就一定会打折扣,而你又想靠这份工作获得更多报酬来改善居住环境,这完全就是一个死循环。没有充足时间休息,工作状态一定不是最佳,不是最佳也就很难有突破和晋升,然后就又回到了原点。
《女佣的故事》中的斯蒂芬妮兰德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她始终没有放弃梦想和希望,她一直在向自己身体和精神的极限挑战,她也清醒地明白,只有努力学习获得学历,才能摆脱这一切,她不会永远是一个雇主眼中出色的“女佣”。
-------------------------------
责任感让人迅速成长,为母则刚是因为你除了自己还要对另一个生命负责。
斯蒂芬妮兰德最常听到的话就是: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办到的?
当我们抱怨工作繁重不想为了一个可以提升生活质量的资格证而熬夜看书的时候,当我们追剧不想陪孩子读绘本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当我们躺尸不想为了健康起来运动的时候……想想那些为了梦想而拼尽全力却还达不到你现在已经拥有的美好生活时,我们应该心怀愧疚,对我们可能会得到的更美好随心的生活感到遗憾,对错失孩子最需要你时你的疏离而抱歉,对你日渐糟糕的身体而感到寝食难安……
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遭遇斯蒂芬妮兰德般的不幸,但是我们却该永远保持像她一样努力生活的勇气。
珍惜拥有的,追求梦寐以求的,也许我们也会创造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