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姐姐,从生下来就是。”
这是电影里姑妈对姐姐说的话 。
在姑妈心里,身为姐姐,要让着弟弟,必要时,为弟弟牺牲。所以她理所当然的也要求张子枫扮演的姐姐安然 ,做她的接班人,继承他的“扶弟魔”衣钵。
有人会为姑妈的付出而感动,但我觉得大可不必。
这部电影里,我看到最多的是社会对姐姐的恶意 ,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温情。
01 来自亲人的恶意
父母死后 ,姑妈忙里忙外,为安然操持着父母的丧事葬礼,其他的亲戚都在打牌聊天,完全看不出伤心 。
丧礼结束后 ,众多亲戚坐在安然家里,一字一句的规划着安然未来的人生,但是话里话外无不都是关于姐姐抚养弟弟的事情,在被安然明确的讥笑拒绝之后,还要对刚刚丧父丧母的安然大打出手 ,毫无怜悯之色。
在他们的观念里,似乎姐姐抚养弟弟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完全没有考虑过,姐姐也才二十来岁,是一个刚工作的小姑娘。
另外一点就是来自姑妈的恶意。
姑妈曾经也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她曾经想着去学俄语,后面也想着去俄国工作 ,但全都因为她弟弟,也就是安然的爸爸而放弃了。
按理来说,她应该最能体会到同为姐姐的艰难和不由自主 ,但她依然选择了站在众多亲戚一旁,为要安然抚养弟弟助威呐喊。
甚至在后面,姐姐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不错的领养家庭时,她居然打电话告诉对方,弟弟有暴力倾向,不要领养。
也许在姑妈自己看来, 她是在保护她弟弟(安然父亲)的血脉,从传统观念看,姐姐责无旁贷 ,所以她可以心安理得的破坏安然的领养计划,可以狠心看着姐姐的努力付诸东流。
这些亲戚,无论好的坏的,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强行给姐姐套上忍辱负重的帽子,高高在上地要求姐姐按他们的意志做事,完全无顾姐姐的追求。
02 来自社会的恶意
好巧不巧的,弟弟和肇事司机的女儿在同一家幼儿园,偶然间,姐姐和肇事司机碰上,爆发了一场巨大的争吵。
看客在一旁隔岸观火,更有好事者拍起了视频,视频传播开后,舆论却是一边倒,纷纷指责姐姐过于狠心,要抛弃弟弟。
在姐姐工作的医院,有一个孕妇身有孕期癫痫,本该终止妊娠,保护大人,但所有人,孕妇丈夫、婆婆,甚至孕妇本人,都很坚定地说要保住小孩,要继续生,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她们有的两个孩子都是女孩,一定要生个男孩。
在姐姐十分急切紧张地诉说继续妊娠的危害时,让孕妇不要为了生男孩而伤害自己时,孕妇婆婆还对姐姐破口大骂,说她就是网络上那个人人都知道的坏姐姐,见不得人家生男孩,不肯要弟弟,迟早要遭天谴……
姐姐失魂落魄地瘫倒在地,无法言语。
好像所有人都对男性有一种盲目的性别崇拜。
家里只有女孩,就要一直生到有男孩为止 ,父母双亡,姐姐就要承担养育弟弟的责任。
人人都在为生男孩,养男孩奔忙,却没人愿意为女性发声—— 哪怕同为女性。
03 来自现实的恶意
《我的姐姐》同样有真实原型参考。
现实中,姐姐卖掉父母2套房带着钱独自去了大城市,2岁的弟弟却被送到农村不再来往。姐姐没有给弟弟留一套房子。
的确,这个姐姐有点心狠,相比电影,更显得绝情。
但是,姐姐的绝情背后,是否也反应了父母的对于女儿的忽视呢?
从始至终,要生二胎,要生男孩,有征求到女儿的同意了吗?
美其名曰是为女儿增加一个玩伴,但一个已经成年的女儿,真的还需要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做玩伴吗?
说得冠冕堂皇,不过是想为要男孩披上一层这遮羞布而已。
现实中,这样的父母更是大有人在。
古时候,大把大把的招娣,盼娣,来娣之名遍地走,“长姐如母”重重的帽子一压,更是让女孩背上了不该有的重担。
而在现代,人们不敢明目张胆地说出对男孩的偏爱,若一举得男就好,否则就定要再生个二胎,打出个“给孩子找一个玩伴”的旗帜掩人耳目,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我曾看到过一个真实故事。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一对龙凤胎,男孩先出来,但父母为了让女孩承担起姐姐的责任,就说是女孩先出来,是姐姐,男孩是弟弟。
在孩子长大后,只要是弟弟做错事,就是姐姐的错,怪姐姐没带好弟弟,姐姐没让着弟弟,姐姐没看好弟弟……
为什么?
因为你是姐姐!
被人为地选择了做姐姐,是姐姐心甘情愿的吗?
当然不是!
只是让女儿披上了姐姐这层外衣,弟弟就可以享受所有偏爱,今后还可以让姐姐扶持弟弟 ,何乐而不为?
对姐姐压迫,对弟弟溺爱,这似乎是大多数父母的通病。
人人都说,男孩长大了要顶门立户,女孩长大了就是泼出去的水。
而畸形的是:没人觉得这是一种病态,而是千古流传的传统观念。
这是现实对女孩,对姐姐,最大的恶意。
最后
感谢导演将这部电影拍出来,尽管美化了不少,但还是能看出凸显的矛盾,让我们有了更多思考的角度,和更多探讨的空间。
尽影片结尾给出了开放式的结局,但我认为,这是导演对现实舆论和人伦道德的妥协,而姐姐应该如何选择,人们心中自有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