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会计职称考试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点整理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点整理

作者: e27847b9b0c3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15:14 被阅读6次

    2018年初级审计师考试时间:10月21日。今日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点,希望大家加油备考

    信息系统审计

    审计计划的种类:

    其中:按审计计划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方案。

    1.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机关根据年度审计任务的安排,需要依次实施的所有审计项目的计划。

    2.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为例,内容包括:审计计划编制工作的管理、审计计划执行过程的控制和审计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和考核。

    (一)审计计划编制的管理

    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项目计划一般包含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授权项目、领导交办项目和自行安排项目等。

    (二)审计项目计划执行的管理

    审计项目计划执行的管理应是组织和控制计划的落实及对原计划的修改和补充。

    组织实施审计项目计划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计划实施责任制,明确审计机关内部各部门实施计划的责任,使各部门及至每个审计人员,既明确审计机关总审计计划,又明确本部门和本人的审计任务。

    (三)审计项目计划检查和考核的管理

    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是为了执行,执行的结果如何则需要给予检查和考核。

    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检查和考核应按责任制分级进行。首先应由承担审计项目的审计小组自查;然后是审计机构各部门的检查、考核,并做出总结;最后由审计机关负责计划管理的部门加以总考核。



    审计的地位、作用

    一、审计的地位

    无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监督控制地位。

    国家审计因其自身特点具有性,其地位主要表现为综合经济监督的地位。

    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环节,服务于本组织的总体目标。

    社会审计有其充分的独立性,不从属于其他的部门和单位。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是一种保证服务,其产品是具有不同保证程度的报告(合理保证、有限保证)。注册会计师不具备执法的手段,只能拒绝接受委托或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社会审计的地位表现为法定的但依托市场的经济监督。

    二、审计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防护性作用:即制约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对社会主义财产和经济建设所起到的维护、保护、保证和保障等作用。

    建设性作用:即促进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后,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而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所起到的改善、加强、提高和促进等作用。

    审计的具体作用,还因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监督经济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检查范围不同而有所不同。

    1.国家审计的作用(与内部、社会审计对比)

    (1)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2)维护财经法纪,监督、保障和促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

    (3)追踪反馈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效果。

    2.内部审计的作用

    (1)开展常规审计,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2)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增强科学管理意识。

    (3)开展效益审计,促进自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3.社会审计的作用

    (1)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2)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为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服务,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审计证据的含义及作用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

    在审计工作中,确立审计目标,然后围绕审计目标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以审计证据证实审计目标,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

    1、审计证据是评价审计事项的事实根据。

    2、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的基础。



    审计证据的决策

    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整理与分析构成了审计证据决策的全过程。需指出的是,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与整理、分析并不是互不相关的独立环节,相反,它们时常交叉进行。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和分析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第六章)

    重要事项的审计证据材料,应当由提供证据的有关人员、单位签名或盖章。不能取得签名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证据仍然有效,但要注明原因。

    (二)审计证据的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证据的特征)

    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证据的适当性(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进行分析,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进一步取证。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分析

    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分析时,应当关注下列方面:

    (1)一种取证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可能只与某些具体审计目标相关,而与其他具体审计目标无关;(例如实物证据)

    (2)针对一项具体审计目标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者获取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例如证明真实性目标)

    如果证据之间相互矛盾,就应收集更多的相关证据加以判断。对那些与审计目标无关的资料应予以舍弃。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分析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一般来讲,受个人支配程度越小,被篡改和伪造的机会越少,证据就越可靠。因此,通常情况下:

    (1)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内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缺失或者无效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从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资料中直接采集的审计证据比经被审计单位加工处理后提交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原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比复制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比较可靠。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互印证时,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审计人员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三)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

    审计人员还必须对审计证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审计证据整理分析的方法有:分类、计算、比较、小结、综合(一般了解)

    1.分类

    分类是指将审计人员收集到的个别审计证据按其证明力的强弱,或按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是否直接,或按反映问题的性质加以归类。

    2.计算

    计算是指按一定的方法对数据方面的审计证据加以计算,并从计算中得到新的证据。

    3.比较

    比较是指将各种审计证据加以比较,从中分析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变动趋势,或是将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加以比较,判断审计证据是否符合需要。

    4.小结

    小结是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证据分类、计算、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局部的审计结论。

    5.综合

    综合是指对各类审计证据及其所形成的局部的审计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整体的审计意见。

     (四)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

    审计人员应围绕审计目标决定收集和筛选哪些审计证据。一般说来,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如下:

    1.风险因素

    在综合审计证据时,要充分考虑此类证据体系的完整性。例如,对报表项目下结论,需要围绕几个方面的认定。

    2.成本效益因素

    审计人员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3.重要性因素

    判断证据是否重要就是指某一审计证据对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是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证明同样性质的问题,金额大的审计证据比金额小的审计证据更重要。而证明不同性质问题的证据相比较,证明违反财经法纪的证据比证明会计核算差错的证据更重要。



    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

    1、适当性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2、充分性

    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但并不是说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越好,审计人员应考虑取证的经济性。但对于重要事项,不应以审计成本的高低或获取证据的难易程度为由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作用:

    1、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写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或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2、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3、审计工作底稿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

    4、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人员责任和考核审计人员的依据。

    5、审计工作底稿是行政复议和诉讼的重要佐证资料。

    6、审计工作底稿是总结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执行审计措施记录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会区别)

    1、调查了解记录

    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作出记录。调查了解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

    (2)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情况;

    (3)确定的审计事项及其审计应对措施。

     2、执行审计措施记录

    执行审计措施记录主要记录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

    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个审计事项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份审计工作底稿。

    3、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应当记载与审计事项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下列管理事项:

    (1)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及采取的措施;

    (2)所聘请外部审计人员的相关情况;

    (3)被审计单位承诺情况;

    (4)征求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及人员意见的情况、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及人员反馈的意见及审计组的采纳情况;

    (5)审计组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审计报告讨论的过程及结论;

    (6)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的复核情况和意见;

    (7)审理机构对审计项目的审理情况和意见;

    (8)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的审定过程和结论;

    (9)审计人员未能遵守审计准则规定的约束性条款及其原因;

    (10)因外部因素使审计任务无法完成的原因及影响;

    (11)其他重要管理事项。


    想要获得更多会计考试相关资讯,搜索加入群聊:477101855,不会错过任何考试动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点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hr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