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Isodon amethystoides (Bentham) H. Hara;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 Hara;
别名:铁稜角、稜角三七、四稜角、铁角稜、铁丁角、铁龙角、铁钉头、铁称锤、石哈巴、铁生姜、蛇总管、山薄荷、痱子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茎肥大,疙瘩状,木质,向下密生纤维状须根。茎高0.3-1.5米,四棱形,具槽,密被向下贴生疏柔毛或短柔毛,草质,在叶腋内常有不育的短枝,其上具较小型的叶。
叶卵状圆形,卵形至披针形,大小不一,生于主茎中、下部的较大,生于侧枝及主茎上部的较小,长0.8-11厘米,宽0.7-3.5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骤然收缩后长渐狭或阔楔状渐狭而成具狭翅的柄,边缘除基部全缘外具圆齿,草质,上面榄绿色,被疏或密的短刚毛,有些近无毛,下面较淡,被疏柔毛至短绒毛,有时近无毛,但均密被白色或黄色小腺点;叶柄长0.2-2.5厘米不等。
花序为由聚伞花序组成的顶生圆锥花序,疏散,聚伞花序多花,长2-9厘米,直径1.5-8厘米,分枝纤细而极叉开;苞叶与茎叶同型,通常卵形,较小,近无柄,向上变苞片状,苞片卵形或针状,小,但较显著;花梗长3-8毫米,总梗长1-4厘米。花萼钟形,长与宽约2.5毫米,外面疏生极短硬毛或近无毛,满布白色或黄色腺点,萼齿5,近相等,三角状,约为萼长之1/3,果萼直立,阔钟形,长4-5毫米,直径约5毫米,基部圆形。
花冠白、蓝白或紫色,上唇带紫蓝色,长约7毫米,外疏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在基部上方明显浅囊状突起,略弯曲,至喉部宽约2毫米,长为花冠长之1/2,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具4圆裂,下唇阔圆形。雄蕊及花柱与花冠等长,均内藏。花盘环状。成熟小坚果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黄栗色,被黄色及白色腺点。
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产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及湖北;生于林下或草丛中的湿润处,海拔200-920米。
全草入药,治闭经、乳痈、跌打损伤。根入药,治劳伤、筋骨酸痛、疮毒、蔪蛇咬伤等症,为治蛇伤要药。
本种在叶形、叶的大小及茎与叶的毛被方面,变异幅度极大,但圆锥花序疏散,聚伞花序分枝极叉开,果萼阔钟形且直立等特征则是共同的。
(摘自《中国植物志》)
图片摄影:陈成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