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2.17: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2.17: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作者: 尘若渝 | 来源:发表于2024-02-17 21:41 被阅读0次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这句话中,孔子首先呼唤子路的名字“由”,然后说“诲女(rǔ)知之乎”。这里的“女”通“汝”,是你的意思,孔子在问子路,你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的本质呢?接下来,孔子阐述了关于知识的核心观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此章有精辟的注解。他指出,孔子所强调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知识,我们应该坦诚面对自己的无知,而不是强不知以为知。这种坦诚和谦逊,正是求知的起点。钱穆先生进一步解释说,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表面的了解,而是深入骨髓的领悟。因此,当我们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应该保持一颗敬畏的心,虚心向他人请教,而不是自欺欺人。

《朱子语类》中也对这一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朱熹认为,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求知的最高境界——真诚。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知识盲点,真诚地追求真理,这才是学者的本色。朱熹还指出,这句话中的“是知也”的“知”,不仅指知识,更指一种智慧,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这种智慧,是建立在真诚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之上的。

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保持一颗谦逊的心,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无知,勇敢地追求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领悟人生的真谛,达到智慧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是否能够坦诚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并积极地寻求解决之道呢?还是我们会选择逃避、掩饰甚至自欺欺人?孔子的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真正的智慧在于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地去求知。

此外,这句话还提醒我们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权威和终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和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见解,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边界,达到更高的境界。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 为政第二(2.17)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 诲:教诲,...

  • 【读史明智035】论语系列之二十

    2.16:子曰:“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读史明智036】论语系列之二十一

    2.16:子曰:“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随记十三:大师哥,我想和你生仲子

    为政第二(2.17)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教...

  • 感悟《论语》(2.17)//(33)实事求是

    【为政第二】(2.17)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

  • Day30 论语《为政篇第二》2.17-2.18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

  • 论语2.17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小传: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

  • 论语漫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漫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江上小堂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知不知,智也

    【引子】《论语》晨读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不知,智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2.17: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jp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