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猛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是从”内容“本身为出发点判断一件事情的价值的。
有的时候,环境的因素更加重要!
一个app到底有多少人用,很多的时候不是取决于这个app的质量到底好不好,而是取决于当下流行什么。
一篇文章到底有多少人看,很多的时候也不是取决于这篇文章的文采到底行不行,而是取决于,这篇文章对应的群体,到底关心什么,这篇文章有没有说出他们的心声。
比如说,写技术类文章,如果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自己以后做一个总结,那么大概怎么写都行。但是,如果希望这篇文章成为其他读者的指导性的工具或思想纲领,那么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首先需要考虑,这篇文章的目标群体是谁,读者是什么水平,他们为什么需要这篇文章,从这篇文章他们能学到什么。然后再考虑,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要如何通过更加轻松的方式让他们接受文章中的各种艰深的技术点。
带着这个思考,看下一些网络上面的名人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阮一峰的文章都能在百度的前面?
第一次接触阮一峰,是在16年,那个时候正在学习一种新的技能,在搜索引擎上面看到了他的很多基础知识的文章。感觉就一句话:看了他的文章,轻松、亲切,在愉快中学习了新的知识。
比如这个:
image.png
在这篇文章里面,是怎么写的,分析一下:
1、标题
《Flex 布局教程:语法篇》
这篇文章写于2015年,那个时候估计还没有多少人接触过这个概念。那么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个概念。
2、结构
-
传统布局介绍
image.png
这里用了图文的方式一笔带过。
-
引入flex布局的概念
没有太多的文字,图片比较多:),看阮一峰的文章,大都是图文并茂,每当要表达一个意思,基本都会用高清大图来表示,回想看到的很多经典的技术类文章,或者分享类文章,都是图文并茂。图片肯定是符合当前的情景的,技术类一般看起来高大上,分享类一般美美哒。
- 介绍概念
本篇文章的读者,应该是熟悉传统的css布局,但是不熟悉甚至对flex完全不了解,那么这个部分用了最简要的但是最大区别于传统css的几个代码片段介绍。
- 稍微深入一点介绍概念
又是图文,每当遇到不熟悉的概念的时候,就会祭出这个杀手锏。
- 细节知识
涉及到细节,又是不熟悉的知识,继续图片为主。
本部分到文末,都是这种风格。而这篇文章里面的图片,在其他地方可以看到很多。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
1、结构清晰,排版精美,看了还想再看 :) 。
2、易懂,无论是小白,还是熟悉之后对某个点记得不是那么熟,都可以拿来当成工具用。
3、友好、亲切,没有炫技,没有艰深,甚至连不熟悉的概念,看了一遍之后,保证能记得住。
想要看阮一峰的文章,随便一搜就可以搜的到:
比如这个:
image.png
比如这个:
image.png午休时间,没有午休的习惯,随笔一篇,瞎聊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