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网络跟风现象的个人理解

对网络跟风现象的个人理解

作者: yu_hin_ | 来源:发表于2018-08-16 10:23 被阅读0次

在写之前,我到网上查了一下跟风的定义:突然流行起某样东西时,自己没有或缺少主见不经过仔细思考盲目跟随潮流参与、模仿。

如果一个人跟风,除了是自身缺少主见外,心理空虚也是一个可能。他想在跟风时寻求认同感,表现自己合群的一面。这就好比几个人抱在一起取暖,而自己为了不受寒,也跑去蹭热量。

跟风现象在我们身边很常见,尤其是网络跟风——微博,微信和其他社交平台。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一群平日未提及过某已故歌星的人,在歌星忌日那天冒出来刷屏“你是我的信仰”,“你我的约定”之类的朋友圈。当问他们关于此歌星的事迹,却什么也不了解。

“因为人人都是这样发啊。”一个认识的人说。

其实吧,只是以上那样跟风的话倒是未可厚非,又没有伤及他人利益,不喜欢不看就是了。

但人类是富有感情的,所以为了使话语中感情色彩更加浓厚更加突出,有时会把言语极端化绝对化

刷微博时看到一则某男子多次猥亵幼童的新闻,有评论问候该男子的家人,并提议对男子的妻儿做同样的事,以牙还牙。令人心惊的是居然还有很多人点赞该评论。我想评论者也许是对此新闻感到气愤而已,但他却通过羞辱男子家人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多可怕不是吗?举着“伸张正义”的大旗,对犯人无辜的家属进行辱骂,这叫什么正义,不过是单纯宣泄情绪而已。

而这种极端化的危害比跟风这个行为本身更甚,是与网络暴力挂钩的。

之前有个“史上最恶毒后妈”的帖子,说一个小女孩被后妈毒打至吐血,并配上几张小女孩伤痕累累的图片。于是众多网友开始跟风谩骂,人肉女孩后妈的资料,还有更过激的网友威胁她的人身安全。结果最后被辟谣说女孩患有血友病,伤是自己摔到的,跟后妈并无关系。

在这里我谈两个问题:

一、如果辟谣前有人发帖为后妈澄清,网友们会信吗?

他们大概更愿意相信“后妈毒打女孩”这个所谓事实,这样他们就能把积攒的不满情绪向她宣泄了。

二、这件事中网友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

对女孩后妈来说,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肉,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每天活得提心吊胆,心理上的伤痛只有她自己知道。而那些“正义”的网友,谩骂完便照常吃饭睡觉,即使事后发现骂错了也无妨,大家都骂了,法不责众,拍拍屁股走人了。

网络跟风的极端化体现在不对某一事物作调查便主观地下定义,误导其他的网友。一群乌合之众轻易摧毁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后便作鸟兽散,无迹可寻

最后,在看到某个事件时,不求我们去深入调查事件真相,只求不盲目跟风下定义,这就已经是在维护网络环境了。

相关文章

  • 对网络跟风现象的个人理解

    在写之前,我到网上查了一下跟风的定义:突然流行起某样东西时,自己没有或缺少主见,不经过仔细思考,盲目跟随潮流参与、...

  • 话说跟风现象

    小区群里有人发消息,辣椒10块钱40斤,大家都觉得很便宜,争着报名购买,我也蠢蠢欲动,只是觉得40斤吃不了,就跟人...

  • 网络暴力与从众心理

    纵观当今网络江湖,热点事件踢爆之时,网民立马跟风站队,表明“自己的立场”。那些言论并非真正的个人价值观体现,而是对...

  • 别人家的小朋友都在玩雪,你在哪儿转悠呢?

    伴随着初雪的到来,我们迈进2018,这崭新的一年。跨年夜和初雪时刻被人们刷屏,虽然说是网络跟风现象,但我却觉得这是...

  • 理解“现象”

    人们可以把问题看成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此时此刻的所属的真实状态。 人们需要了解自身...

  • 个人对投机的理解

    写的很肤浅。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更多是能力有限,要突破自己的能力限止,就需要专注力,专心打磨一种技能,从中找...

  • 个人对理财的理解

    第一次对理财关心已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了,记得当时一个月才3000块钱吧,说实话那时基本剩不下什么钱,每个月也只够养活...

  • 个人对“行距”的理解

    在投稿前,务必审视自己的作品:两行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文字里是否有自己逝去岁月的踪迹,每一章是否有自己作为一名观察...

  • 我所理解的跟风

    我住的地方纬度很高,五点就天亮了,嘴唇干到裂开,刷牙牙龈出血,开始还以为牙膏变质发黄了。 天天,不只是今天,穿上帅...

  • 五年制专转本转本辛苦一时 不转本辛苦一辈子

    现在的生活现象,许多人都盲目跟风。比如学习上的跟风,从上小学起,小学生学习上的跟风,谁家孩子考了多少多少,家长之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网络跟风现象的个人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og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