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新闻传播学。
李普曼(WalterLippmann)
是新闻工作者和美国资产阶级政论家。做过十二任总统顾问,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功绩卓著,著有《舆论学》等。
对传播学的八大影响:
①提出“拟态环境”的概念:大众传播构成的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通过信息的简单化选择、加工和重构,形成符号现实,向人们提示环境,形成“头脑中的身外世界”。·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人的行为来对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当然拟态环境并不都批判。受众为了方便理解世界,也有要求媒介提供信息环境的需要。
②提出“刻板印象”的概念: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它通常还伴随着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一方面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另一方面却也阻碍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印象,一个社会也有其成员广泛接受和普遍通行的刻板印象,起到了社会控制的作用。 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节的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刻板印象方面也有强大作用。
③论证了大众媒体与民主的关系:大众媒介营造的“虚假环境”会使公众无法对现实做出精准的把握,所以建立在真实信息基础上的理性的民意无法产生,所谓的民意最后会沦为用象征符号制造的同意。
④提出新闻报道中客观、精准的重要性:认为新闻报道容易受到外界制约,反对新闻报道取悦受众而不是依据客观事实。
⑤提出宣传对于现代社会弊大于利,使受众无法获得必要的准确信息。因此主张大众媒介要坚持客观的报道原则,尽量避免受到宣传的影响。同时主张对公众进行教育。
⑥研究新闻报道中的控制 ,提出把关的思想。认为每一份报纸都是一系列把关决定的结果。内容的选择由新闻工作者的刻板印象-约定俗成的新闻制度-报刊经营压力和公关关系的影响-政策的控制所把控。
⑦提出“报纸的二次售卖”相关概念。出版社通过广告获利,广告商从读者身上获利,所以是由读者支付报纸的间接税。
⑧他提出“新闻像黑夜里的探照灯”的比喻和“外部世界和我们头脑中的图像”的论述直接启发了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他描绘议程设置为:使某个新闻论题被大众传播、公众和政治精英赋予优先的关注的过程。并且认为我们不必过分依赖报纸,提出了专家治国的权力结构。
李普曼认为,新闻不是镜子,和真相不是一回事,新闻只是对一个事件已经显露出来的那部分的报道。他比喻道,新闻就像是黑夜里的探照灯,只能把一个区域照亮并让我们注意到这个有限的区域发生了什么,但其他部分却处于黑暗之中。
李普曼认为,民主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公共舆论中才能够形成,而一个良好的公众舆论的形成依赖于公众对外部世界有一个清晰的图像。但媒介拟态环境使得它不可能中立、客观反映事实。既是这些强制性权力完全消失,我们也不可能精确的认知外部世界的图像。同时媒介为了盈利,不仅不会改变,还会迎合、强化公众的刻板印象。因此凭借理性公民建立民主注定行不通。
真正的舆论和民主要靠独立的专家机构组成的情报组织来拯救。这种独立的组织机构不受政府审查制度的困扰,将搜集信息和控制政策这两者分开,专家只是执行收集情报的工作,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信息的客观真实。
实用主义杜威认为,这幅关于客观世界的图像根本不存在,真理和民主只存在于交往中。并且重要的不是我们能否精确地认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我们是否能够通过交流达成关于外部世界的共识。而大众媒体除了传播信息而外,更重要的作用是跨越时空使得人们能够对问题达成共识,促进共同体的形成。所以符号象征手法不一定只会加强人们的刻板印象,也能够用来重建人们对于共同体的认同。
每天学一点新闻传播学。
点关注,不迷路。
我是哞哞,一个新闻传播学学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