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宋代有五大名窑:“汝 官哥钧定”

其实这些都算不牛,
牛的是柴窑,
最初是柴窑排在前面,
在曹昭的《格古要论》里,
柴窑排第一,
叫“柴 汝官哥定”。
柴窑最贵
世不一见
柴窑是五代柴荣(中国后周皇帝)命人烧制的瓷器,成品“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
还有记载柴窑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更有甚者,将其形容为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在日本展出的青百合花瓶 被认为是柴窑实物
但这些,都是“传说中的”柴窑,
因为柴窑究竟长什么样,谁都不敢说见过。
没有可以确定的传世器甚至碎片,
也没有可以确定的窑址,
一件可以确认的实物都没有。

几种著名的扑朔迷离的名窑瓷器,
如法门寺出土前的秘色瓷,
窑址发现前的汝窑,
尚未找到窑址的哥窑,
都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在其传说出现的同时间段,
就已经有文字记载留下。

比如秘色瓷曾出现在唐诗中,
北宋末年的汝窑在南宋的记载中已经一再出现。
而汝窑哥窑更是都有确定的传世器。
唯一的例外就是柴窑。
传说五代后周烧制,
但在之后的宋元两代400多年时间里居然没有一点文字记载,
成为困惑中国乃至世界收藏界的歌德巴赫猜想。

耀州窑天青釉 有人推测这就是柴窑
马未都猜想
在传世瓷器和出土瓷器之中,
“号称符合柴窑瓷器特征”的瓷器枚不胜数。
有越窑说,有耀州窑说,
有河南窑说(包括汝窑,钧窑,东窑等),
有景德镇窑说,有邢窑说……
但马未都先生更偏向于耀州窑说。

这是马先生收藏的一件
镶有四片瓷片的孔雀蓝摆件,
手工簪花、龙纹、鎏金。
底部写着四个字“显德遗器”。

标准的乾隆年间的篆书体。
“显德”就是柴世宗的年号
因而有人认为,这件器物是二百多年前用柴窑碎片镶制的,
所以才会用如此高的工艺再装饰一回。



再看另一件。
这是一件五代耀州窑的小盏,柴世宗时期的。
因为时代相近,
很多学者都认为,这种五代耀州小盏和柴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个盏非常薄,估计也就一两毫米。
拿电筒照一下你就会发现,
透光的!
这个胎是可以透光的!

透光率是判定瓷器好坏的一个指标
即便是宋瓷,大部分也是不透光的。
一千年前的匠人,能将瓷器做得如此之薄,
实在是非常难得。

再看底部,
底部做得非常圆,跟那种小底的盏截然不同,
工艺更精致。

这究竟是不是大名鼎鼎的柴窑,
早晚有一天,
会有人揭开这个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