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

作者: 东方时报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05:29 被阅读0次

    何为笔墨,简单说:书为笔,染为墨。

    一.笔墨

    笔墨,有时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指出立意和笔墨的主从关系。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将笔和墨的关系划分开了。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反对将笔墨两者的关系分开:“笔墨二字,得解者鲜,至于墨,尤鲜之鲜者矣。往往见今人以淡墨水填凹处,及晦暗之处,便谓之墨,不知此不过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对“笔墨”的见解是:“笔与墨会,是为絪緼,絪緼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緼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二、程式与规范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元素,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严格的法度和规范,而成为程式的艺术。这是中华民族艺术成熟的象征,中国的音乐、舞蹈、甚至包括太极拳,中医等,都是一种程式的艺术。中国画的用笔,给人的不仅是视觉形象,还包括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东西,内涵特别丰富,而这种内涵的丰富性,靠的就是中国画的一笔一墨,一根线、一个点的严格规范要求。笔墨艺术如果离开这些规范法则,就不是中国画,这是区别其它门类艺术的关键点。在严格训练规范和程式方面,京剧比我们做的好,他们从娃娃抓起练童子功,咬字行腔都有严格的规范,这样的京剧,其京味就字正腔圆,比较纯正。反观当下中国画坛,有太多的艺术创作者已经慢慢的对中国画的程式缺乏认识,缺乏理解,缺乏功力,我觉得这样长期下去,对国画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夭折。如果没有对中国画程式的足够认识,传承了一两千年的中国画将来就要变味了。程式和规范是精华,不是糟粕。

    关于笔墨用笔的规范和法度,在中国的传统画论中就明确提出美学追求:五代的荆浩提出气、韵、思、景、笔、墨。明李开提出神、清、老、劲、活、润六种笔法,黄宾虹则提出“五笔七墨”法。所谓的五笔即“平、留、圆、重、变”,七墨是指“浓、淡、破、积、泼、焦、宿”。五笔七墨,并非是各自孤立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综合体,画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自由发挥。

      “五笔七墨”法并非宾翁独创,他是在前人笔墨经验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归纳而成的系统理论,并在实践中发挥到了极致,达到化境,从而形成了浑厚华滋的全新画风。他的“五笔七墨”法为开创中国画笔墨境界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影响深远。李可染先生总结宾老的五笔说:用笔最基本的规律是“平”,即用笔平稳、平衡、用笔其力平均。

      另外,古人总结用笔的经验提出:“锥划沙”、“屋漏痕”、“折钗股”、“高山坠石”、“如虫蛀”、“笔力扛鼎”、“春蚕吐丝”、“一波三折”等理论形象的诠释了用笔的理论和美学标准,这是需要细细揣摩,领会其内涵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vw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