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知道了生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当我们生产出多余的产品时,储蓄就出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改善恶化的经济状况,应该是储蓄,而不是消费。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55855/1fa10602bfd2f54e.jpg)
书中,关于储蓄的故事是这么说的:在艾伯的带动下,他的两个朋友贝克和查理也学会了织网技术,三人还一起建立了一个个巨型捕鱼器。很快,岛上便有了大量的鱼,储蓄也多起来。这时候,鱼的存储就成了问题。以前,人们总是习惯于把鱼放在家里,但这样做效率很低,还很危险,偷鱼贼也难以防范。于是,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名字很有意思,叫迈克斯·郝寅航,谐音就是好银行,很好的银行。他开了一个“储鱼所”,让岛民把鱼存进去,就成了储蓄,然后雇人来看守。郝寅航通过收取一定的保管费来维持运营。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点收入,他还用这些储蓄放贷,取得的收益,一部分给储户支付利息、给看守人员支付工资,另一部分就是自己的利润。于是,专业的银行机构就诞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55855/2399b09a8e656848.jpg)
这个故事对应的现实是什么样的呢?上个世纪初,美国经历了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储蓄,这就为其他的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还有助于防范意外风险。但是,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却严重低估了储蓄的重要性,他们很多人把储蓄看作是一种累赘。特别是凯恩斯主义者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把钱存起来就抑制了消费,妨碍了经济循环,不利于发展。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鼓励人们花钱、抑制存钱。于是,美国人形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结果总是入不敷出。
在小岛上,如果没有储蓄,郝寅航就会失业,他的投资也就白费了。所以,郝寅航的个人利益和他所经营的银行的状况密切相关,他是最适合决定存款和贷款利率的人。比如,在贷款方面,他可以向那些还款能力强的人收取低利率,向那些风险较高的人收取高利率,来作为高风险的补偿。而贷款利率最终决定了存款利率。存款利率还跟存款年限有关,储户存的时间越长,利率就越高,存的时间越短,利率就越低。总体来看,储蓄有助于人们增加财富、延迟消费,为投资和生产提供资金,而产能增加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此外,如果经济受到意外影响,储蓄还是重要的缓冲器,可以防止经济崩溃,或者迅速重建受损的资产。因此,缩减消费进行储蓄,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举措。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55855/8ad652b0adb22be7.jpg)
但是,美联储出现了。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基准利率都是由美联储制定的。他们调高或调低基准利率,银行就会相应调高或调低贷款利率,从而影响整个市场走高还是走低。可以说,整个国家的利率结构都是建立在这个基准利率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书里说,这个机制有两大缺陷:一是美联储总是“高高在上”,他们并不是经济参与的主体,本身跟利率也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没有储蓄,也跟贷款的运作没啥关系,不会因为收不回来账而成为受损失的一方。二是美联储做决策,更多是从政治角度而不是经济角度来考虑。结果,导致了一种偏见,认为利率应该很低才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55855/cf60c721a14377df.jpg)
我们都知道,低利率确实刺激借贷、但会抑制储蓄,所以,美国就从一个储蓄大国变成了一个借贷大国。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和经济学家们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多花钱、少存钱。但是,这种为了消费而消费的做法没有什么意义。另外,过低的利率还向市场传递了错误的信号:让人们认为经济状况良好、是投资的好时机,于是,大家纷纷增加借贷。但事实上,消费并没有真正延迟,储备也并不充裕,这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而且,之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巨大的危机。
对于这一点,我们还是需要客观地分析,把通胀的责任完全推给美联储,也是有失偏颇的,美联储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家有目共睹,在此就不赘述了。
这就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第二个重要观点,储蓄创造了资本,资本可以使生产扩大,所以经济状况不好时,应该是储蓄而不是消费。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会把钱借给那些健康的企业和项目,来扩大生产、实现增值。从社会整体角度看,这些健康贷款的收益弥补了那些失败贷款的损失。所以说,把一美元存起来比花出去,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要更有利。而且,无论是商业贷款、消费贷款还是应急贷款,都需要在储蓄的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说贷款总额不能超出储蓄总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55855/dedb1f36d8bdcb5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