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外甥平时很少回到外婆家,每次回来母亲都照顾的体贴入微,大到用餐喜好,小到说话用语。没有指责,没有埋怨,每天每餐八大碗。可是总会有些让母亲和我特别注意的细节,因为我家家教自爷爷那时起,都是特别严厉的。
1.拿筷子,不学到夹起水豆腐,是不能上桌吃饭的。
2. 见长辈一定要先叫称呼,再说话,说错称呼,挨板子。
3. 自己盛饭,自己去厨房拿碗,吃饭桌上不能留饭菜,碗中不能留饭菜,否则下顿没饭吃。
4. 不能抢食碗中菜,家人坐好了才能动碗筷,不能抢动筷。儿时还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要求。
5.放学出去玩必须先回家,先向家长打招呼再出去玩,否则跪搓板没晚饭吃。
6.不能偷盗,骂人,打架,欺骗,甚至不能好争强斗胜。要不回家一顿打,是少不了的。
……
两个外甥见外婆,经常当着我二姐的面,叫外婆为她。
二姐自己夹菜自己吃,小外甥却说,你怎么自己吃?
听二姐讲在姐夫家,外甥的爷爷吃过一口的鸡翅不要了,扔碗里,小外甥要夹过来继续吃。
……
母亲和我提及这些,叹了一声气:“这两个孩子,以后的成长十有八九会目无尊长,你二姐以后年长了,日子会难过。”
母亲的眼光是家里公认的远见的,但她从来只避嫌。其实毫无疑问,这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小孩子学习的最多的是家人和父母,即使有需要指导的,也是父母家长指点出来不对的,应该怎么做,每天去指导,从自身习惯去影响。
晚上,我给两个小外甥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讲了古代以孝治天下的事迹,希望通过旁敲侧击来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的完善,以及明天《三字经》的讲解,以形成意识上的论证。还有家庭饭桌上的礼仪。
教导不能马虎,也不能按部就班,每个孩子的自身与家庭氛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不能只是养,也要有教,教做人处事。也要有引导,无法以身示范,引导面对。否则,就真的在孩子的人生上做生物实验无异,也仅仅只是养大了而已。
虽然母亲是不希望,我对这两个孩子的教导参与太多,防止出现两个家庭意识上的误解。但是我相信传统礼仪以及道德观念应该不会因为地域有太多不同,他们可以学习成绩差,但是不能从小就被强势的爷爷奶奶腻爱的丧失了为人应有的基本原则。
只要注意方法得当即可,也不一定很废时间,通过故事与课文即可,传授不一定要主动讲解,也可以是引导提问,回答即可。
网友评论